街巷摊点摆设有序,村落庭院整洁干净,田间地头鲜有农业生产垃圾的踪影……走进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容县杨梅镇,处处呈现出水清地净人欢乐的乡村美景。
■宜刚则刚,创新机制释放“清洁能量”
杨梅镇是容县南部的交通集贸重镇,镇政府驻地绿荫城区有常住人口近3万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有10吨,还有省道、县道过往客车遗落的各种垃圾。繁重的清洁任务需要立竿见影式的刚性措施。杨梅镇创新推行“五个二”机制,即对责任区与办公区的清洁工作实行“两区”联评,对清洁乡村活动实行镇党委、人大与社会群众“两头”监督,推行向所在单位、村(街)领导和分管联系的镇班子领导“双向”问责,推行镇党委、政府发出通报同时向责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两头”通报,每周星期二进行集中清洁大扫除、其余时间实行常规清洁保洁。
刚性机制释放出强大的清洁能量,杨梅镇的干部、教师和回乡工作队员连续数月斗志不懈,垃圾在街道路面的滞留时间大大缩短,绿荫的卫生环境与经营秩序焕然一新。新机制的推动力量同样体现在清洁田园上,杨梅镇以红石村、高架垌1000多亩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为示范窗口,大力推广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杨梅淮山、水果玉米、苦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科学种植、合理用药、清洁田园的观念深入人心。
■宜柔则柔,鹤发垂髫乐当“美丽使者”
秋日的清晨,在杨梅村的村屯小道上,经常有七八位老人家手持铁钳和蛇皮袋捡拾垃圾。这是一支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自发组织的“夕阳红”保洁队。村支书覃信华告诉记者,村里召开座谈会原是希望退休老同志发挥自身威望宣传清洁乡村的重要意义,没想到老人家竟身体力行参加村屯保洁行动,许多村民心灵受到震撼,村里随意丢弃垃圾的少了,自觉收集垃圾的多了。该镇成美村、四美村、义合村的村干部早晚加强巡查,捡拾班车乘客丢弃的塑料袋、易拉罐,不让“过路垃圾”污染乡村环境。
杨梅镇“小手拉大手”清洁乡村策略,与“夕阳红”保洁队都属于潜移默化的柔性措施。目前,杨梅镇绿荫城区有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11000多人,在民间有着“万人教育城”的美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容县杨梅中学的学生更是来自全县各地。该镇在校园全面推行玉林市“三清三美”(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生态宜居环境美、乡风文明生活美、干群融洽和谐美)教育。学生在校学到了生态环保知识,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每逢节假日返家就当起“美丽使者”,劝导家长改变生活陋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生的言行深深触动了家长的心扉,持续影响着成千上万个家庭,让生态文明观念扎根农村,乡村“卫生陋习难改变、脏乱状况易反弹”的坚冰正在渐渐破解。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