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市畜牧养殖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养殖废弃物逐渐成为玉林的主要污染源。针对这种情况,玉林市结合综合整治和“美丽玉林·清洁乡村”的工作部署,出台清洁养殖新举措,把推广高架网床养猪作为清洁养殖节能减排的新模式,利用猪粪脱水机,采用免冲水的高架网床养殖、雨污分流设计、固液分离+沼气池+氧化塘配套等方法,开展治理养猪场粪污“攻坚战”。
●高架网床模式高效又环保
1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容县石寨镇大荣村的广西富来康大荣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发现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这里猪儿住上了“楼房”,整个饲养区域干燥整洁。猪场排放的粪便污水变成了养鱼的净水、种树的肥料,犹如一座园林式养猪花园。空气中弥漫的是雨后淡淡的青草味道,完全闻不到想象中的猪粪恶臭味。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清洁养殖新模式,只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就六个字:减排、节能、降本。”该集团公司副总裁涂广源说,我们现在采用的高架网床养殖、生物发酵床循环养殖的模式,通过推行这种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每天可以减少用水300吨,提高产能30%,年消纳粪污5万多吨。
据该养殖场农牧部总经理韦刚介绍,2013年底他们对猪舍进行高架网床升级改造,改造面积达到800平方米,2014年下半年就投入生产了。“使用高架网床养猪环境卫生条件好,猪不易发生疾病。这样养出来的猪比较干净,个头比较均匀,长相好,长膘快,肉质鲜美,客户最喜欢收购这种猪。”韦刚说。“前几天第5批就出栏了800多头中猪,效益还不错,毛重32元/公斤,比传统养殖的贵0.2元至0.4元/公斤。
在高架网床养殖模式推广之前,传统的生猪养殖普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和设备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以前生猪活动都在猪圈平地上,随地排泄和躺卧,造成环境卫生很差,猪也很容易得病。”韦刚说,高架网床养猪场总共有两层,上层距离地面约有1.8米以上高。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从小猪进栏直到大猪出栏后,才对高架网床进行冲洗,期间不需要任何冲洗,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减少排污量90%以上。而发酵床垫料用作有机肥料,可变废为宝,直接施于养殖场内的几百亩发财树等经济林木,科学又环保。
●新模式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记者从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了解到,畜禽高架网床养殖是国内新兴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不冲水,可减少养殖用水量90%以上,而且,应用高架网床养殖生猪,饲料利用率比传统养殖提高12.5%以上,还可以提前10-15天出栏,与传统饲养方法相比每头降低成本300-500元,实现治污与效益的统一。
冲着这些优势,玉林市容县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对双层高架网床猪舍的升级改造投入更大。该公司董事长陈忠洪告诉记者,2014年他投入了近500万元改造了4栋猪舍。“投入是很大,但却是必须的。减排,就是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不从源头开始,以后治污会更难控制,投入估计会更多。”下一步他规划筹集资金扩建猪舍,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改善治污设施,绿化、美化场内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据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主要负责人介绍,2014年玉林市水产畜牧业立足“转型升级稳量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养殖”,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积极采取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多次举办养殖污染防治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高架网床、生物发酵床等高效、节能、生态循环、高产增值的养殖模式,改进饲养方式,实现养殖污染源头减排。
2014年以来,陆川、北流、容县、博白、福绵、玉州等县(市、区)发展高架网床养殖模式势态迅猛,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禽标准化、生态化的高架网床养殖25万平方米和生物发酵床养殖30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高架网床等高效、提质的养殖模式,以及“猪-沼-鱼”、“猪-沼-果(蔬)”、“公司+园区”的立体养殖模式得到有效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7423家养殖场应用“猪-沼-鱼”、“猪-沼-果”、“公司+园区”的立体养殖模式。据部门预测,2014年,全市累计生猪出栏630.99万头,同比增长2.64%;畜牧肉类总产量79.11万吨,同比增长1.14%;水产畜牧业生产总值达204.5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畜牧业生产总值187.23亿元,同比增长1.64%,渔业总产值17.3亿元,同比增长8.13%。全市畜禽主导产业养殖总量、肉类总产量继续保持全区第一。
新闻推荐
1月29日,容县金线莲公司负责人陈立民来到玉林城区南江街道退休老师周德模家,收购其种植的金线莲。周德模把预先收下的金线莲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个箩筐中,过秤重量达10公斤,...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