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端午教授在“廉石魂·中国梦”诗书画印艺术大赛评审团中担任评委主任。4月29日至5月1日,徐教授在玉林驻足,在对玉林的文化深入了解后,对记者道出了自己对玉林的第一印象:“玉林是个有文化的地方。”
徐端午教授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玉林。在这之前,我对于玉林所知甚少,仅晓得在玉林,有个玉柴机器而已。这次到玉林来,我觉得不虚此行,玉林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它有很多东西是走在全国前面的,只是宣传的力度不够,没有能将这些文化矿物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玉林,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在玉林,当地人跟我说,自动售菜篮的现象在玉林的乡镇里也有:卖菜的把菜篮子放在那里,然后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去管,晚上就过来收回菜篮子。买菜的人我拿了菜后,自觉把钱放在篮子里。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这是一种诚信的自觉,是一种文化的正气,是值得和需要去大力弘扬的。这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小事,但却是那么的有意义,正是玉林千百年来文化正气的沉淀的具体表现。这种民风的淳朴,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够形成的,是从汉唐以来延续至今的一种历史惯性。”
“在容县的博物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地官员和老百姓的文化自觉,当地人民对于文化的保护是极为重视的。如果不是这样,哪会有这么多的文物保留至今,早就在千百年来的历史中被扫荡干净了。如果当地的文物部门对于这些文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口唐代的铜钟,怎能够保留到现在?”
“在颍川文化园里,我知道了黄恒荣老太太在其宅基地,个人出资兴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教育党员群众和下一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我想,这也恰恰是当地官正民清的风气的体现。如果当地官员的风气不端正,老百姓又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举措?”
“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我没来玉林之前,有人跟我说,玉林是文化沙漠。我觉得是恰恰相反的,不是沙漠,是沙金。”
“玉林的地方文化是不亚于其他城市的,它的潜力是无限的,是不掺水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把玉林的文化推广出去,成为有特色的岭南文化重镇。在这一层面上,我主张要让文化在民间的土壤上开花,政府可以倡导和鼓励,却不必成为文化主导力量。民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民众有自己的兴趣和取舍,但政府成为其主导性的力量后,最终只能是限制文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比如,政府主张学习书法,大家就一股劲去学习书法,其他的东西就忽视了。因而,我们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让文化在真正意义做到百花齐放。”
新闻人物:徐端午,当代著名美学家、书法家。北大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思维科学研究所主任,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分会会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文艺学会顾问,新生文学社终生顾问。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