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驱车前往大公村提供上门立案服务。为群众司法,不是一句空号,必须到群众中去司法。为群众办事,不是一句套话,必须实实在在。这一年,容县人民法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不断积累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同度和点赞数。
点赞:上门立案
5月22日,天下着雨,法官驱车前往六王镇大公村,上门为该村村民杨某某、廖某某等五人办理立案手续。
杨某某电话反映,2014年4月,其和廖某某等五人到该村某农户家中伐竹,然后雇佣司机运竹材到彭某某的竹签厂,经过厂方过称,计算好金额后,被告方开具了一张未付竹材款的收据。后要求被告付竹材款时,遭到被告的拒绝,请求法院立案。法官了解到本案的五原告均是山区农民,普遍年纪较大,且大公村山高路险出行不便,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免除众当事人往返劳累,决定预约时间,上门为当事人立案。
办理现场,案件的五位当事人连声说道:“真想不到下这么大的雨,这么远的路,法官还上门为农民办事,法官真好!”
针对辖区外出、外来人员诉讼案件逐年增多,居高不下,案件当事人为打官司两头奔走,费时费力,颇费周折的实际,容县人民法院成立了玉林市首家法院远程咨导中心,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和网络QQ平台,推出“电话预约、电话立案、网上预约、网上立案”等服务。年均为150多名群众提供了实时的法律咨询、意见反馈、立案指导、案件查询、网上立案、网上调解、法律宣传等在线服务。
为方便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和偏僻山村出行困难的群众诉讼,容县人民法院又推出“电话预约、网上预约、上门立案”的服务措施,使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和偏僻山村出行困难的群众都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足不出户享受到法院的上门立案服务。年均为10多名当事人提供了上门立案服务。
点赞:上班下班一个样
“喂,李法官,我到容县了,现在可以领开庭传票吗?”民二庭李法官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
打来电话的是李法官主办的一个案件的当事人,考虑到该当事人工作繁忙,白天很难抽出时间到法院领取案件的应诉材料,李法官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你到法院门口等我,我10分钟之后到。”挂掉电话,李法官匆忙赶往办公室,在寒冷的夜里将材料交到了当事人的手中。接过材料,该当事人握着李法官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李法官,下班时间跟上班时间一样,那么尽责!”
点赞:骑行数十公里送“专递”
“没想到连快递都送不到的地方,你们却能亲自把调解书送到我家里来,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刘某激动地对容县人民法院松山办案点的法官说道。这一幕还要从一封被退回的邮件说起。
刘某曾到法院参加诉讼,但一直未领取民事调解书。考虑到刘某是一名残疾人,且家离办案点有数十公里远,往返办案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费用,因此办案点决定采用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调解书。但邮件寄出去不久就被退回了松山办案点,而退件的原因是“无身份证”。收件人的地址、联系电话都没有错,为什么这份调解书送不出呢?原来邮局的工作人员把“法院专递”送到村委会并电话通知刘某到村委会签收,但刘某是残疾人,多年坐轮椅,行动极为不便,别说到村委会签收邮件,就连出门都困难重重。因此这封“法院专递”又回到了法院。
了解到邮件被退回的原因,松山办案点的陈副庭长当机立断,决定亲自把调解书送到刘某家中。通往刘某家的山间小路十分崎岖,法官骑着摩托车在山间穿梭,经过几十公里的骑行,法官终于把调解书送到了刘某手中。
群众事,无小事。点点滴滴的司法温暖,充分展现了容县人民法院干警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时代风采。
新闻推荐
容县人民医院医师与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的专家在为一名患儿进行远程会诊。...
容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