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身体充当保护垫挽救群众生命的杨科璋,做好事“上了瘾”的老党员庞一文,与环卫工人一起扫地八年的乡镇干部黎军善……随着一部部《玉林儿女》在玉林电视台、玉林远教平台、玉林党建网、“玉林先锋”微信平台、腾讯视频等媒体播出,这些身边的普通人成了全市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争相学习的榜样。
今年以来,50多部“玉林造”纪实性党建影视节目《玉林儿女》,通过挖掘宣传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凡人善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领全民见贤思齐,在全市立起了道德标杆,彰显了先锋力量,倡树了新风正气。截至目前,观看人数已达到120多万人次,反馈信息1200余条。
“微纪录片”唱响主旋律
为方便基层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近年来,玉林市深化党员教育上电视、上网络、上手机“三上活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覃天卫说道,“今年推出《玉林儿女》即是我们应对新形势采取的新举措,也是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一个主动作为。”
针对传统党建教材遭遇的党员干部“不愿看、记不住”的尴尬局面,玉林市充分利用微纪录片体量小、成本低、形式鲜活、收看方便等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微纪录片”创作,从“高、大、全”向“短、平、快”转变,广泛发动基层提供故事线索,从中精心选取在基层一线各行各业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党员群众作为拍摄对象。
市远程办与7个县(市、区)远程办、市县两级电视台组建节目制作团队,面向社会有偿征集节目线索和节目成品,邀请全区设备先进、技术过硬的影视制作公司参与,开展联合制作,集体攻关、集体会审,有效解决“单兵作战”能力不足、“小成本”质量不高等问题。
用身边故事讲述感动
拍身边人、讲身边事,这是《玉林儿女》节目的特点。在选题上,始终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党建工作、组织工作重点,从细微处着手,以平淡见真情,以平实映主题,真实纪录普通人的普通事,以一个侧面展示他们的闪光之处。
容县容州镇木井村村民涂湘炎从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和两位同学在农村创业的真实故事被“浓缩”进微纪录片,演绎为三个年轻人的“创业神话”。
“同是年轻人,他们实现了创业的梦想,这种青春向上的正能量,让我很受教育。”青年教师刘善征从三位创业青年身上,看到了玉林青年人的拼搏和进取精神。
每一部《玉林儿女》的摄制,同样是一次“走基层”的经历。摄制组深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深挖细掘,不断总结基层工作中的新亮点,展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讲的都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平凡中体现非凡,细微中体现伟大,点滴中体现崇高。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明礼诚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他们传递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容县容西镇选调生黄泽评价纪录片真实感人。
新载体传播正能量
据了解,以前党建类的专题片仅限于在远教平台和党建网上播放,题材和传播渠道都受到限制。创办《玉林儿女》节目后,除在原有的平台播出外,还在市县两级电视台、“玉林先锋”微信平台、户外电子屏、腾讯视频等媒体同步播出,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多种渠道收看。
玉林市还依托市县乡三级党校和覆盖全市1361个行政村(社区)的4200多家农家党校,以及全市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发动干部群众通过不同渠道收看《玉林儿女》,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学习榜样人物“三严三实”的作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好人社会”中奋勇争先。
用生动的故事教育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玉林市基层党建工作以《玉林儿女》为载体,把相对严肃的党建题材通过生活画面进行展示,让人们在收看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党委、政府的政策和工作方法,不断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