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化升级便民服务
群众不出村便可参加庭审
“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既快速,又方便。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容县人民法院探索出了多元化的便民利民方式,将驻村调解办公室服务功能升级提速。该院投资20多万元,在法院驻竹山村联动调解办公室建成广西第一个村级远程视频综合系统。这套系统兼具视频调解、视频开庭、视频接访以及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等功能。它通过信息技术与法庭连线,把信息化的应用延伸到了村屯,群众不出村便可以参加庭审。
打开不久前容县人民法院在驻竹山村联动调解办公室开庭审理的一起林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发现这次庭审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官、人民陪审员和原告在容县县底法庭审判庭,而被告、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却在容县法院驻竹山村联动调解办公室,通过远程视频综合系统参加诉讼。庭审视频显示,位于县底法庭审判庭的审判长正在主持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进行案件证据的举证和质证。
原告在证据协助员的引导下,在证据展示台上出示证据。位于竹山村联动调解办公室的被告,则通过视频传输画面,辨识原告的证据,并发表质证意见。
庭审结束后,原告签名和盖手印的庭审笔录电子版,通过远程视频综合系统传回竹山村联动调解办公室。在被告和第三人及其代理人签字盖章的同时,远程视频综合系统同步记录,并将电子版传回县底法庭,书记员则将已有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代理人签字、按指印的笔录,再打印出来,给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字。
“没有法官在现场的庭审,这样的审理我是第一次看见,太神奇了!”旁听庭审的一名村民说。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村屯一级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开庭审理案件,在广西尚是首例。
搭建金融企业法律服务平台
共同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金融借款案件多发,恶意拖欠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为了营造依法经营、诚信创业、和谐发展的农村金融环境,容县人民法院加强与辖区金融企业的互动、联动,加强对金融案件的审判执行力度,在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立玉林第一家“法院驻农村信用社调解办公室”,并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调解联系点,负责接收信用联社提交的涉贷起诉材料或调解申请书,审查和决定是否进行诉前调解。
通过在各乡镇家门口式的诉前调解或依法审判的方式,审结案件100多件,诉讼标的金额3亿多元。容县农信社诉杨某某等人借贷纠纷系列案件,涉及标的金额1.9亿元。该案牵涉容县多个乡镇,容县人民法院抽调8名法官和工作人员集中办案。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实践证明,容县人民法院自开设调解办公室、调解联系点以来,对“钉子户”进行了“一对一”的法制教育;一批法制观念淡薄的“赖账户”、“避债户”、“钉子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目前,该院帮助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追回不良贷款1600多万元;150多户贷款户签订了《还款计划调解书》,累计金额200多万元,使一些久拖不决的借贷纠纷逐步得以解决。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