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猥亵女童、强奸幼女、强迫女童卖淫等侵犯女童权利的犯罪案件屡屡发生,这让不少父母忧心忡忡。为保护女童身心健康发展,玉林市出台《进一步加强女童身心健康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健全法律机制,市妇儿工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检察院等多部门联合,为女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保护伞。
尴尬现状:女童防性侵意识薄弱
女孩小夏是农村里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有一次她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团聚,其妈妈意外发现小夏时常抓挠下体,在妈妈的追问引导下,她说出实情:小夏的班主任陶某多次以“辅导”为名,摸过小夏及班里其他女同学下体。得知真相后,小夏的妈妈联同其他孩子的家长马上到当地公安局报案,并带着孩子们去医院检查治疗。经审讯,陶某对自己的猥亵行为供认不讳,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据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的“女童保护”项目统计,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受害人群以8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
记者从市妇儿工委了解到,目前,性侵是侵害女童的首要因素和主要方式。但令人尴尬的是,目前性教育在众多小学里仍是相对薄弱的一方面,而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小学、农村小学,性教育更是课堂教育的空白地带,女童也更加容易遭遇性侵,因为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剩老人、小孩留守;此外,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并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留守女童的性教育严重缺失,防性侵意识也就更加薄弱。
转变观念:让性教育不再羞于启齿
“哪里不能给别人摸?”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宣传展板面前,指了指图上小人的小背心和小裤衩。这是前不久,市妇儿工委在玉林容县六王镇古泉小学开展送《花季童年保护手册》和“女童身心健康保护”讲座进校园活动现场的一幕。
2015年以来,市妇儿工委多次组织市妇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单位,以及法律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女童防性侵知识讲座、普法教育文艺演出等活动。此外,还积极组织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案说法上法制课,帮助女童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提高女童防性侵的自我保护能力。
“要弥补小学校园性教育的空白,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让性教育不再羞于启齿。”市妇儿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道。为此,由市妇儿工委牵头,各级教育部门主办,各相关单位协调,在玉林市各个小学广泛开展生理卫生课以及预防性侵教育课,进一步加强女童的自我防范意识。
为了加强和保护女童身心健康,2015年玉林市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女童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做好关爱女童身心健康工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把责任落实到各级有关单位,努力营造玉林市女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维护女童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女童的犯罪行为。
父母课堂:给孩子上好性教育第一课
保护女童,加强性教育,增强女童的自我防范意识,需要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市妇儿工委相关负责人亦表示,身为父母,更应担起身上的责任,给孩子上好性教育的第一课。
在采访过程,不少父母对性教育难以开口。“小孩这么小,会听得懂吗?”市民张先生表示,自己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对于生理知识以及防性侵知识,他从来没有跟女儿说过,甚至女儿问自己从哪里来的,他也是随口说“捡来的”。
市妇儿工委负责人表示,性侵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伤害,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羞耻感和罪咎感,很难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异性相处有困难,不利于她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她们的自身发展。作为父母,应当对性教育引起重视,抛开传统的思想枷锁,大胆地给孩子讲解生理常识和预防性侵的知识。
小贴士:预防女童遭受性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告诉孩子隐私部位,不能随便暴露,他人也不能随便看和触摸。如果有人想要触摸,要大声哭闹,想办法离开,回家后告诉家长。
2.最好和孩子一起上下学,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一定要接送。不把孩子交给不可靠的人。
3.和孩子一起做“自保”练习。教孩子利用物品,在最短时间内攻击对方眼、耳、鼻、下巴、印堂、太阳穴、下体等要害,之后快速逃跑。
4.注意孩子异常举动,这有可能是被性侵或骚扰的信号。如:下体经常发炎、走路时下体有痛楚迹象、忽然变得退缩不合群、害怕别人触碰自己的身体、突然不肯上学等。
5.如果孩子和您谈及性侵问题,让孩子相信自己值得信赖放心倾诉。安排受害孩子到医院检查,并接受心理辅导,做好保密工作,保存好受害证据,及时报警等。玉林市妇联到农村学校开展“女童身心健康保护”知识讲座。
新闻推荐
...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