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核心】
兴业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达18.4万人,留在农村的空巢、独居老人比重逐年增加。许多家庭居家养老条件受限,出现老人生活无人照顾,精神慰藉缺失的现象。农村老人的养老,已经成为需要迫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今年,兴业县全面推开农村幸福院建设,以新型的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化养老的新亮点。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
——新型的养老模式“自从住进幸福院,那真是享福了。”
12月15日,当记者来到兴业县大平山镇埠头村时,83岁的周原正要出门,他要前往的目的地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埠头村幸福院。
说起幸福院,这位老人满脸幸福。周原是今年9月住进幸福院的,老人有4儿2女,女儿远嫁他乡,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常年一人独居,总是感到寂寞。有时候生病,身边没人照顾,只能硬扛着。年纪越来越大,感到一个人生活也越来越吃力。经过和子女商议后,周原向村委提出申请,住进了幸福院。
位于埠头村委旁的幸福院,是一个由两室一厅房子及1间厨房和1个活动场所组成的院子。
记者看到,在院里的娱乐室里,20多位老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张张桌子前,有的下象棋,有的打扑克,还有的在读书阅报,其乐融融。
何惠芳大妈今年79岁,正在读报的她显得格外精神。“你看看现在这儿安排得多好,房子漂漂亮亮的。有个什么事情找人办理,很便利。在这儿,有啥事互相有个照应,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儿女在外打工不用担心了,我也不用给他们添麻烦。”说到这儿,何惠芳大妈开心地笑了。
其实不只是何惠芳大妈,在幸福院里的大部分老人境遇大体相同。兴业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达18.4万人,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少妇孺,空巢、独居老人比重逐年增加。许多留守老人家庭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无人照顾,精神慰藉缺失,养老问题日渐凸显。
为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矛盾,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保障农村老人安度晚年,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兴业县试点推行农村幸福院建设。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其模式定位为: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和管理,立足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意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高龄空巢老人的日间生活照料,让他们在这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幸福院里设置有娱乐室、休息室、阅览室和食堂等,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比较齐全。进院不离家,相互有照应,生活有保障。吃得舒心玩得开心。”埠头村村支书周明建告诉记者,入院的老人,白天可以在幸福院里休闲,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便利,晚上再回到自己家中。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赢得了村里许多老人的认同。幸福院自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后,目前,村里已有15位老人申请入院。
“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
——家门口的幸福院
“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群众参与,互助服务\’方式进行建设和运行的农村幸福院,既符合传统理念,又推陈出新。这一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非常符合农村实际。”兴业县民政局局长庞进荣说。(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