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兴业讯 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去年以来,兴业县创新思路,在全区率先全面推行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集中供养机构“公建民营”,打造了广西养老服务改革的“兴业模式”,推动了该县社会养老服务实现“三个转变”。
养老机构运营主体由“公营”向“民营”的新转变。该县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通过委托管理,以整体捆绑打包的形式将全县172个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委托给广西仁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目前,北市镇、龙安镇、葵阳镇、铁联仁康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已安置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00多人,接收社会老人35人,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群众5000多人次。高峰镇、沙塘镇、城隍镇等养老中心升级改造后,将于今年年底陆续投入运营使用。
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新转变。“公建民营”前,该县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设施设备简陋、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实施改革后,仁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已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对全县172所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引入智能化养老技术手段,提高养老服务业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养老对象由“保障型”向“社会型”的新转变。今年5月,该县投入450万元将原铁联乡政府大院改造成养老服务中心,并纳入公建民营的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仁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全县200多名失能、半失能、患精神病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政府集中供养,目前已有55人入住。今年,该县财政还安排预算180万元作为失能、半失能五保对象的康复经费,在广西率先实现将失能、半失能、患精神病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政府集中供养保障的目标。(何少凤)
新闻推荐
7月27日,位于兴业县山心镇良星村村外的山心镇扶贫产业园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作业,工人们顶着烈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产业园8月份竣工投入使用。“这个占地面积80亩、投资1300多万元的养猪场,承载着山心...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