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根据用地情况和客流需求特征,对轨道交通制式建议如下:轨道交通1号线建议采用悬挂式单轨;轨道交通2号、3号线建议采用轻轨,用地有限时敷设于地下;轨道交通4号线建议采用现代有轨电车。
现阶段进行土地利用和规划时,应给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预留充足的线路空间。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在线路经过地带,应划定轨道交通走廊的控制保护地界。在规划控制保护地界内,应限制新建各种大型建筑、地下构筑物,或穿越轨道交通建筑结构下方。
(四)优化公交服务,扶持公交发展
滕州市公共交通规划及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优先大力发展公交,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更为协调、便捷、舒适、安全的优良公交体系,实现滕州市交通和用地布局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切实体现“城市公交便捷化、城镇公交快速化、城乡公交一体化”。
在主要客流走廊上设置快速公交(BRT),可作为远景轨道线路的过渡,为轨道交通实施客流培育。近期规划“一横两纵”3条BRT线路:其中快速公交1线北起长途汽车站,南至孟尝君大道,远期可使其通往枣庄新城;快速公交2线、3线与轨道交通路径一致,为轨道交通培育客流。远期可考虑开通滕州东站至山亭的BRT线路。
规划在市区范围设置公交枢纽18处,共分三级。其中一级枢纽4处,二级枢纽7处,三级枢纽7处。总占地共约9公顷。
(五)优化道路功能,健全道路网络
1、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内外交通转换便捷高效的道路网络,重视慢行交通,优化交通走廊布局,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为支撑滕州市快速发展的交通环境创造理想的基础条件。
构建“环+放射”为主体的中心城区干道系统,“六横七纵”的交通性主干路和“四横三纵”的生活性主干路通道,“十七横+十八纵”的次干路通道;构建市区范围出行时间15min交通圈。干道网(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密度超过4km/km2,支路网更加发达,交叉口间距100~200m。道路横断面设计重视非机动车和行人优先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需求,提供舒适慢行空间。
2、立体交叉规划
互通式立交: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路口必须设互通式立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且流量较大时宜设直通式立交。本次规划共设互通式立交9座,其中现已有3座,新增6座。
直通式立交(小立交):主路直行下穿,其它转向交通与相交道路平交,并采取信号控制的立体交叉口。快速路与主干路或者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并且交通流量较大时,相交宜设置直通式立交本次规划共设直通式立交29座。其中横向道路下穿15处、纵向道路下穿14处。
(六)完善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题
根据滕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寻求滕州市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之间的平衡,力求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均衡、管理规范以及设施先进的公共停车系统,从而解决“停车难”和“乱停车”现象。
本次规划实行“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统一规划、分级落实,区域差别、突出重点”的策略,逐步建立起“配建停车场为主导,占80%—90%、公共停车场为辅助,占10%—15%、路内停车场为补充,占0—5%”的停车供应体系。
新闻推荐
...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