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关键词:利民 便民 惠民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关键词:有序 和谐 整洁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关键词:因地制宜 一体化
■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大项目 经济腹地
■城市知名度影响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节会活动 宣传推介
■各级推进全域城镇化的执行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思想 落实 合力
(上接A01版)
城市品质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关系城市的发展和未来。牢固树立精品城市的意识,对城市标志性建筑、重点片区、重点街区,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致建设,使单体建筑各具特色,群体建筑和谐美观,不同街区风貌各异,整体形象特色鲜明。围绕提高城市品位档次、完善城市功能,谋划实施了177个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一举打通了龙泉南路、大同南路、北辛东路、解放路等6条城市主干道,建成了大同桥、解放大桥、红荷路立交桥3座桥梁,完成了12条城市次干道建设,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美铭广场、德意君瑞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城市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五星级滨江国际大酒店、伦达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运营,成为滕州商业新地标;高标准实施了小清河治理工程,打造集生态、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景观长廊,建成了小清河欧式风情一条街;按照“绕山、环湖、穿城”的思路,实施了龙泉路“穿城”绿道建设;实施了龙泉路、北辛东路、红荷路、104国道新线等绿化项目,全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完成产值141.6亿元,增长17.6%;地税收入3.26亿元,增长19.53%;获省级以上工程质量安全奖15项,创历年新高,我市连续六届荣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
建设城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牢固树立民生城建、和谐城乡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让城乡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去年一年,仅市财政直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就达到3亿元,是前五年的总和。拿出老啤酒厂区域100亩黄金地段建设市民休闲广场;高标准实施了1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27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新建林荫停车场10处,新增停车位300余个,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加大回迁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5个棚改区、2700户实现回迁上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开工率位居枣庄各区市首位。加快发展城市公用事业,新增出租车300辆,公交车105部;新增天然气管网27公里,集中供热小区12个,集中供热面积182万平方米,是历年来增加面积最多的一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较好地处理了一批城市拆迁建设遗留问题,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普遍认可。
一个城市好不好,是靠管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品位。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和谐城管建设年”活动,启动建设农贸市场3处、夜市2个、停车泊位2000余个,进一步方便了市民生活;积极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新增沿街楼体亮化和户外广告1200余处,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加大城管执法力度,查处违规建设行为30余起,拆除违法建设600余处,整治户外广告13万平方米,市容环境更加有序。实施了善国路、龙泉路、清河路等9条道路的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建筑立面120万平方米,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城乡一体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全域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致力于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增长潜力等,对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和村庄进行三级配置,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实施镇驻地升级改造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经济繁荣、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卫星城镇”,加快构建具有滕州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西岗、级索、滨湖、界河、羊庄等镇立足镇街的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3.5平方公里。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市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1个,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面积260万平方米,完成回迁上房130万平方米。积极推动城市道路、饮水、电力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农村网化示范县工程建设,建成村级公路网化工程700公里;完成49个村、5.8万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快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滨湖、西岗、级索、鲍沟五处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投资2000万元用于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目前已完成了设备购置、14处镇级中转站建设。积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完成了新一轮市、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年累计争取各类建设用地5201.9亩,完成供地6210.5亩,为全域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城市人口因经济因素而聚集,而且决定着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和区域间人口流动的方向。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沃尔玛、喜来登、红星美凯龙、全聚德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滕州,城市经济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开通了省内第一条两县之间的公交线路——滕州至山亭城际公交专线,目前线路运营情况良好,月运输乘客18万人次,进一步拓展了滕州的经济腹地,大大增强了滕州的辐射影响力。
城市文化建设最终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特色,直接体现为整个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成功举办了第九届红荷节、第九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第四届马铃薯节;圆满承办了第五届山东省花博会,进一步扩大了滕州的对外影响;加强宣传推介,《大美滕州》形象宣传片正式发行,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进行“大美滕州”城市形象宣传,在北京西站、首都国际机场等重要公共场所投放了城市宣传灯箱广告,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推进全域城镇化的部署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面对繁重艰巨的城乡建设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了全域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全域城镇化战略正在把滕州的区位优势、基础优势和多年积累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成为滕州实现跨越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
新闻推荐
...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