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在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举办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然而记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到,虽然多数企业表示非常欢迎大学生前来应聘,但是大学生们似乎并不买账,仍有大批岗位出现“招人难”的困境,某招聘单位工作人员就感慨道:“都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季,我怎么没看出来啊?像我们单位提供的一些职位都很少有人来咨询。”
走出象牙塔,跟着爸妈来应聘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注意到,在一家洗化用品公司的招聘摊位前有不少求职者在排队,小孙和妈妈也排在其中。在轮到他时,招聘负责人边翻着他的简历边聊家常般的问他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枣庄学院!”还没等小孙开口,旁边的妈妈就很自然地抢着回答。随后,孙妈妈又开始跟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交流起来:孩子的专业,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小孙却像没事人似的东看看西瞅瞅。另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试图让小孙打开话匣子,可总不等小孙开口,孙妈妈就给“截”了回去,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不解地看着孙妈妈,用略带严肃的口气说:“是您找工作还是他找工作?他总要自己迈出这一步吧?”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孙妈妈不放心地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孩子,不情愿地退到一边等待。没有了妈妈的陪伴,背着双肩包、带着眼镜、瘦瘦小小又文文静静的小孙低着头,看上去局促不安,很是紧张。
“孩子是山艺的,去年毕的业,全家人都催着她找个工作,我也跟过来看看,帮她拿个主意。”在某医院的展台前,一位40多岁的女士拿着一张简历在和招聘负责人聊天,经了解得知,赵女士是帮自己的女儿来投简历的。手里拿着女儿厚厚的一叠简历和一个小本,赵女士边向各个招聘人员详细咨询职业情况,边往本子上记录着相关信息。
一位陪着孩子来应聘的家长说,在当今社会,找工作或者说找一份好工作不单单是由孩子的能力决定的,当中还掺杂了诸多客观因素,很多时候,就业不是在考学生,分明是在考验家长。“在很多招聘会现场,都会看到家长陪同孩子来应聘,但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应聘者让我们感觉很反感,企业看中的还是孩子的独立能力,总在父母的保护下,怎么能独立做事呢?”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表示。
大学生偏爱行政岗位,一线劳动力缺口大
据悉,本次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参会单位共59家,提供就业岗位2260个,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73人,专科1252人,中专及以下735人。会上参加应聘的各类专业毕业生达3270多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500多人。本次招聘数量排名前列的岗位为:市场营销类,占31.9%;管理/行政类,占5.5%;金融/财务类,占4.1%;技工类,占4.0%;计算机/IT类,占1.74%;商业/贸易类,占6.27%;建筑/房产类,占0.3%。
就现场求职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偏爱行政管理类岗位。比如,某公司招聘的人事助理和财务会计岗位,吸引了不少求职者,招聘人员不停地跟求职者交流,一直忙碌到中午11:30也没结束。不过,尽管求职者个个信心十足,但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却明显不够满意,该工作人员表示:“大部分求职者准备得都不够充分,自我定位也存在偏差,虽然我们并不要求该岗位一定要从底层做起,但很多求职者明确表示不愿听从公司安排从底层做起。很多求职者也没有明确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更没有给自己做一个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求职十分盲目。”
记者注意到,一家公司的招聘简章上,醒目地打出了“招聘一线操作工”的岗位需求。“去年我们公司投资了高科技新项目,希望能够多招一些素质较高的员工,高校毕业生是我们最理想的招聘对象。”该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一直在大量招聘一线操作工,招了一年多也就招了3名高校毕业生,公司目前仍然有不少岗位缺口。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盯着行政管理岗位,却不了解这些岗位要求很高,在注重学历的同时,更强调丰富的经验和人生阅历。虽然多数企业都在积极招聘高校毕业生,但是情况却很不理想,除了招人难之外,高校毕业生的跳槽现象也非常普遍。好不容易培养了一名合格的员工,却说跳槽就跳槽,太没有忠诚度了,这也让我们招聘企业很郁闷。”
国企成大学生心中最佳雇主
“我就是来看看,去不去的还得多考虑考虑。”在简短地咨询完一家汽车装潢公司的招工情况后,一名毕业生连简历都没留下就匆匆走了。记者赶上他,追问为何不尝试应聘时,这个年轻人表示,国企是他的首要选择,而对于民营企业只不过是他最后无奈的选择,他也不愿提早考虑。记者在走访招聘会的过程中发现,拥有这样心态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到民营企业工作过于“屈才”。
与往年的状况相比,国有企业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雇主。据了解,虽然民营企业仍然是枣庄市吸纳人才的大户,但是多数高校毕业生仍不愿去民营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方面的差距,当前毕业生在雇主类型期待上与现实落差较大,也是造成毕业生待业在家的主要原因。
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李鑫投出了10份简历却一无所获,原因是自己的专业是音乐学,就业面比较窄,而且没有其他专业技能。“碰壁”之后,他决定先去“充电”,深造一下,或者学习一门更新节奏不那么频繁的技术。记者从枣庄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像李鑫一样因劳动技能不过,便铩羽而归的大学生求职者大有人在,可是对于不少应届毕业生来说,还没找到工作就去“回炉”,他们或多或少心里没底,甚至有些拉不下脸。
学历高低不再是 招聘方首要考虑因素
高校毕业生是求职的主力军,今年枣庄市报到但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总量将达到5000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结转和就业不稳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约1000人,今年枣庄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的任务将达到6000人以上。加之经济紧缩导致的企业裁员、失地农民就业与城镇新增就业等效应叠加,使得今年枣庄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记者从招聘现场了解到,相比学历,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与职业技能。此次招聘会上,许多单位对学历和年龄没有设置太高的门槛,学历高低不再是招聘方考虑的主要因素,实用性、技能性、高性价比人才成了“香饽饽”。从招聘需求看,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对于广大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应届大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准确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企业需求的岗位难招人,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思路不明确,扎堆竞争部分岗位导致就业难,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招聘会屡次出现的“怪圈”,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为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枣庄市也出台了多项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大学生“创业助推‘1+3’行动”为契机,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通过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创业项目资料库免费推荐发布制度,为大学生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申办登记、资金等一条龙服务,鼓励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截止到现在,枣庄市已成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38万元,直接扶持1130人实现自主创业,并带动452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记者 张莉萍 苏羽 文/图)
新闻推荐
石平(本报) 近日,枣庄市查处了一起有关网络治安的案件。经了解,8月17日12时57分,枣庄市一网民在《百度枣庄吧》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女朋友们注意咯》的帖子,帖子称:“有杀人犯已经来到枣庄啦!”...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