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
在位于东湖中部的沙滩处,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沙滩上挖沙、铲水,但是玩耍过后,很少有家长会替孩子打扫“战场”,致使沙滩变成了“陷阱”,而且有的“陷阱”还很深,不大的沙滩被“耕耘”得“伤痕累累”。(《枣庄晚报》8月22日)
作为内陆城市的枣庄,在修建东湖公园时特意将具有海洋特征的沙滩考虑进去,不仅为东湖公园增添了几分神韵,也为枣庄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事实也证明,这片沙滩成为东湖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不少家庭举家前来,为的就是让孩子的天性得以施展,放飞孩子的想象力。然而,孩子们在沙滩上挖坑、蓄水、堆筑,尽情释放玩性之后,洗去手上的泥沙,抖落脚上的疲惫,惬意地随父母离去,却对那被蹂躏得千疮百孔的沙滩视而不见,甚至还将铲子之类的物件埋进沙中,为他人埋下安全隐患,崴伤脚乃至被扎伤的市民并不鲜见。
是谁制造了这些不和谐音符?不能将板子简单地打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知的、待教化的。在沙滩这样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像堆沙筑城、挖沟引渠这样带有童真梦幻的创意和实践是可以被允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但鼓励并不意味放纵,许多家长参与其中,尽享天伦之乐、自然之趣,却惟独将公德意识与文明操守像随意拋扬到水中的沙子那样抛在了脑后。
所以,真正为东湖沙滩“挖坑大军”感到羞臊的,应该是那些挽着孩子尽兴而去却不愿施以举手之劳将沙滩恢复原状的父母们。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发达程度往往可以从市民的个体文明素质管中窥豹;而市民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个体的文明素养往往也会直接推高或拉低这座城市的文明刻度。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在文明、礼仪、道德等方面的引导和教化尤为重要。人们常说,“家是可以伤人的”,其内涵非常丰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从其思维方式、言行举止、礼仪修养方面往往能够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沙滩是非常具有包容性的,即使被孩子挖、刨、撒、拍、淹、浇,仍然无声无息地承载着这份痛苦,将快乐留给孩子;沙滩也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无论你怎么折腾它、改变它,但只要你去轻轻抚平它的伤口,它马上会“前嫌尽释”,以平静的姿态示人。但有些家长却不愿抽出那么一点点时间,教会孩子这一切;不愿意付出那么一点点辛劳,恢复属于沙滩的原本面目。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遗憾的不是沙滩,而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本可以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不带给别人麻烦,本可以作为“乐知者”从父母身上“寓教于乐”地学得更多的文明与修为。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挖坑大军”的恶名,收获的却是给他人留下伤害隐患的、被冠之以“不文明”标签的快乐。
新闻推荐
王治国 据《枣庄晚报》8月23日报道,幸福小区居民侵占公共绿地现象严重,房前屋后到处种菜、房屋乱建、汽车停在草坪上。几乎每个单元楼前都种满了蔬菜。这是心理学上“破窗效应”的现实版...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