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 滕州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枣庄市 > 枣庄新闻 > 正文

枣庄的“文学矿藏”应继续开采

来源:枣庄晚报 2013-08-12 17:35   https://www.yybnet.net/

袁劲

枣庄富有煤矿,也富有“文学之矿”。在这块土地上产生过女娲传说、“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等含金量极高的文学作品。尤其是60年前,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出版让人们记住了英雄成长战斗的地方——枣庄。枣庄也因此有了鲜明的文学形象。1956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公映后受到了广泛好评,其中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更是响彻全国传唱至今。借助电影和歌曲,枣庄的文学形象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后,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接续了枣庄的文学形象。1961年,朱道南以在家乡枣庄参加革命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撰写成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又据此拍摄成电影《大浪淘沙》;1975年,枣庄矿工作家李向春以煤城工人抗日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煤城怒火》问世;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血战台儿庄》。枣庄籍著名剧作家、诗人贺敬之歌咏故乡山水、反映故乡新面貌的诗歌,因其音律和谐意蕴丰富得以广泛流传。

一个地方的文学形象不但能够极大地提升当地的知名度、美誉度,激发居民的自豪感,增强区域凝聚力,而且能够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注入。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地区之间相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的文学形象肯定会越来越受重视。

对于枣庄而言,历史上的墨子、奚仲、匡衡等人物,开挖泇河、兴建中兴煤炭公司等事件,以及现在的城市转型、同城化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等等,都是得天独厚价值巨大的地方文学乃至文化资源。如何挖掘好、利用好上述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台儿庄古城修复项目的巨大成功,无疑为枣庄文学矿藏的持续开发利用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只要全社会共同重视,挖掘利用好已有的枣庄文学资源,同时为作家、剧作家、诗人提供好塑造枣庄地方文学形象的条件,他们就一定会经常“弹起心爱的土琵琶”。那么,枣庄就会连续不断地向海内外推出崭新的、丰满的、高品质的地方文学形象,就能够把更多的文学矿藏转换为文化产业,从而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金饭碗”。

新闻推荐

老人不慎走失 家人四处急寻

8日早晨7点多,家住滕州市的刘仍法老人在吃过早饭出去散步时不慎走失。这几天,家里人和老人退休单位的员工张贴了很多寻人启事并在枣庄新闻网上求助,希望知情人可以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 “...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繁忙的港口2013-08-13 12:18
评论:(枣庄的“文学矿藏”应继续开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