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张华
日前,让世界感叹、震惊,备受全国人民瞩目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广大建设者的数百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下,把滔滔滚滚的长江水“一路凯歌”送至北方缺水目的地。这标志着国家的这一宏伟惠民工程永记历史丰碑。这永记的丰碑里也镌刻了枣庄394万干部群众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达标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众所周知,南水北调是我国调整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战略举措,可惠及北方5亿以上人口,让700万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对北方生态、工农业特别是城市协调发展意义巨大。而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达标,更成为沿途各省市加强治污的首选工作。枣庄地处苏鲁交界和南水北调东站工程山东段首站,紧邻调水干线和南四湖,地理位置特殊。境内河湖水库众多,共有省控以上河流7条,京杭大运河横穿市境南部,治理水污染任务重、难度大。
以小局保全局,以支流保干流,以辖区保流域,以清水走廊、长河碧波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已成为枣庄市委、市政府十多年来的共识。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境内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的思想,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塑造“鲁南绿城、山水枣庄”城市新形象。目前,枣庄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79个项目,已完成57个,完成率达到72%。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7条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南水北调水质标准。2011、2012年在山东省“以奖代补”水质改善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
涓涓细流汇江河,清澈溪水汇湖泊。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达标,让沿途省市百姓用上干净、放心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沿途省市、领导和群众的责任。只有各级政府的真抓实干,清污、拒污,保碧水长流,才能让南水北调这“黄金水道”不入浊流。只有百万民众人人时刻绷紧保水清洁这根弦,人人加入到保护“黄金水道”水源不被污染的行动中,这“银河之水”才能永远是清澈的,这“银河之水”才能永远惠及百姓,这“银河之水”才能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
新闻推荐
“大新城”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60亿元,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
本报讯2013年9月1日,位于新城巨山脚下的枣庄市实验中学迎来了第一批入学新生。灰色和哈佛红构成了整体建筑明快典雅的主色调,美轮美奂的欧式教学楼、实验楼、艺体楼,处处呈现出浓厚的现代...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