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魁梧的身材,大腹便便,黝黑的脸膛始终洋溢着笑容,这就是甘信成留给记者的印象。
甘信成今年30岁出头,2003年,他从枣矿集团公司技校毕业后分配到田陈煤矿综掘工区工作。2005年来到富源热电公司,现在是燃运车间班长。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而对义工的初识,还得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说起。”甘信成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奥运会期间成千上万的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会场内外时,就觉得自己能当个志愿者该有多好。”
2012年6月份,甘信成到枣庄光明广场游玩,看到在现场服务的义工,萌发了加入义工组织的念头。填表、跟着参加活动,枣庄义工组织中多了甘信成的身影。
义工组织的活动大都在薛城、滕州和枣庄集合,而甘信成家住田陈煤矿生活区,离薛城70多里路,离最近的滕州也要40多里。尽管出行不便,但每当义工们组织活动时,甘信成都坐上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参加。有时上班时,他让工友们替个班也要去参加义工活动。
薛城区兴城敬老院由于工作人员少,老人们想吃顿水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今年1月份,甘信成和义工们带着小学生来到兴城敬老院,除了帮着老人们拆洗被褥、修脚外,还组织小学生们为老人们举行了一个小的演出活动,并为老人们包了一顿水饺,看到老人们吃水饺的笑容,甘信成顿时觉得很幸福。
除了参加敬老院、福利院的义务活动外,甘信成会同义工们多次深入到农村、社区帮助打扫卫生,参加义演义卖;为了响应“暖冬”活动的号召,他和义工们收集旧衣服和图书;去年杨峪国际赛车会期间,他连续3天到现场维持秩序,疏导交通。
短短两年多的义工生涯,甘信成参加枣庄义工联盟组织的各类义工活动40余次,把薛城周边的敬老院全部跑个遍。去年6月份最热的一天,他还来到大山深处的山亭区徐庄镇的一个教学点,为学生们维修桌椅板凳。
甘信成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一个月家庭的总收入在3000元左右,家庭生活开支都是算着花。为节省家里的开支,他常年穿工装,好多年没有添置新衣服。
刚参加义工活动时,妻子比较反对,“一点也不顾家,过个星期天还出去!”谈起甘信成,妻子宋玲玲当初很不理解。为了让妻子理解,甘信成多次带着妻子参加,几次下来,妻子不仅没了怨言,而且还大力支持他。每次甘信成参加义工活动,妻子都要提前帮助他收拾东西,有时两人还一同参加活动。“没有妻子的支持,我也不可能对义工活动付出这么多!”说起妻子,甘信成内心充满着感激,同时也心怀愧疚。“嫁给一个做义工的男子踏实、靠谱。”妻子这样评价他。
尽管收入不高,但甘信成觉得很知足:“当我看到福利院的孤残孩子,内心就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看到福利院的老人们,就想到要对父母尽孝心。与那些追名逐利者相比,我是快乐的。”
由于表现突出,2013年,甘信成被共青团枣庄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义工”。“作为一名义工,我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为社会弘扬一份正能量!”甘信成如是说。
(记者 马帅 通讯员 魏忠富)
新闻推荐
晚报讯 (记者 王晨曦)11路公交车一直比较繁忙、拥挤,3月18日下午五点,怀孕四个月的张衡在等车的时候心里有些忐忑,担心上车后人太多,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五分钟后,1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由于人...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