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沈”,熟悉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老沈”名叫沈庆敏,今年41岁,家住台儿庄,因为脾气好、心眼儿好,周围的人都喜欢称呼她“老沈”,就连她单位看大门老人三岁的小孙女,见了她也是喊“老沈姑姑”。大家喊她“老沈”,性格开朗的她一点儿也不生气,每次都答应得很响亮。
“老沈”不当官,却有诸多头衔,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小脑袋上扣着一串大帽子”,比如民盟台儿庄支部副主委、台儿庄区政协委员、台儿庄社科联委员、《运河文化研究》执行主编等等。“老沈”喜欢文学创作,发表过很多散文、小说、诗歌作品;“老沈”喜欢文史研究,撰写过很多关于运河文化、台儿庄大战的文章;“老沈”还喜欢摄影,经常和一些中老年发烧友深入基层采风,把枣庄美丽的风光收进镜头。“老沈”最喜欢做的还是公益活动,每次活动她都忙得不亦乐乎。
2009年,“老沈”的母亲将一个小伙子领到她面前,让她帮忙找人给看看病。小伙子名叫高立国,28岁,双腿股骨头坏死,当时他从电动车上下来,拄着拐棍勉强行走,见了老沈就喊“姐”。一声“姐”让“老沈”很是受用,她当即停下手中的活,带着高立国到有关部门四处求助。她先是找到朋友袁袤翔,将那时已经病得不能独立行走,连上厕所都得靠吃止痛片才能蹲下的高立国接到医院,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随后又联系到免费给高立国针灸的王圣全大夫,出医药费和中药辅助治疗的刘玲女士。治疗了一段时间后,高立国就停掉了一直依赖的止痛药物,还能够丢开拄棍儿、直起腰板徒步行走十多分钟。“老沈”又和好心人们一起,带着电暖器、衣服、钱和一些食品送到了高立国家中……
上海枣庄商会的老乡们从“老沈”口中得知高立国的情况后,就带着油米面等看望了他,当看到高立国和年迈的父母依然住在低矮的草屋内,一下大雨,雨水就会倒流进屋时,上海枣庄商会、枣庄市工商联和企业家池文华一起出力,将高立国家的草房变成了三间宽敞明亮的平房,还拉起了院墙,盖起了配房。
高立国说,如果当初没有沈老师出手相助,就不可能有他的今天。在他的眼中,沈老师就是他的亲姐姐。“老沈”则哈哈一笑说,世上还是好心人多,她只是起到了联络作用。
(记者 孔浩 通讯员 时培京)
新闻推荐
晚报讯 (记者 邵士营 通讯员 伊宁 刘连金)2014年高考报名工作期间,为切实做好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简称“三侨考生”)高考工作,保障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切身利益,枣庄市各部门高度重视,以...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