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次捐助一个学生直到毕业。” 十五年前,一句简简单单的承诺,成了他风烛残年的最大精神寄托,截至目前,他累计捐资50000余元,先后资助3名困难学子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还有1名学子大二在读。3月1日,记者在薛城区邹坞镇西邹坞村采访了现年83岁的普通农村老人王祥九。
熟悉王祥九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命运多舛:1931年9月出生在枣庄一个农村家庭里;1949年3月在本地九区当助征员;1951年从事教育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受尽极左路线的迫害;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1991年离休;2003年7月1日以72岁高龄光荣加入党组织,成为枣庄市入党年纪最大的一名共产党员。
经历了多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受尽人世间的艰苦磨难,再加上世俗的白眼和冷遇,王祥九深知生活的艰辛和苦难。1999年,他手头上渐渐有了一些积蓄,生活相对宽裕了不少。那一年,他所在村13岁的女孩王岩,父亡故,母改嫁,她跟着80多岁的奶奶讨生活,考上枣庄五中交不上学杂费。当时,王祥九二话没说,跑到她家里,拿出200元现金,并向陪同他前来的镇老龄委主任曹召福郑重承诺:“从今后,我一次捐助一个学生,直到其毕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五年来,经他资助的学生无一中途辍学,而他从自己捉襟见肘的离休费中先后无偿捐献了51200元。
“2012年夏天,没想到,80多岁的王老师来俺家了,询问了俺大闺女李玲恩的成绩,当场给俺3000块钱的助学金,并保证资助俺孩子到大学毕业,这不,说话还真算话,年年给俺送学费来。老王,真是好人哪……”北安阳村民赵兴香的丈夫因病致下身瘫痪, 有两个闺女,赵兴香在砖厂打零工,挣不够老大上大学的学费……说这些话时,老实朴素的赵兴香抹起了眼泪。
“王爷爷,我大学毕业了,刚刚在当地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真是谢谢您了,我以后挣钱了一定好好孝顺您!”电话那头哽咽不已的女孩名叫孙丽,2009年考上大学,因姊妹三个都要上学,父母经济实力不佳。老王考察了她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对她进行每学期3000元的资助,一直到她走上工作岗位。
“这个大学生叫王楠,2008年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也是我资助的,这孩子是个当老师的好苗子,现在还真留校当老师了,他年年来看我……”王祥九翻着他厚厚的、已经磨破边的那本老影集,如数家珍,不停地念叨着。
“要是有一天老王比俺先‘走\’了,只要他给人家说好的没做完的事,俺也会接着做的!”面对记者,时年80岁的王祥九的老伴张凤英喃喃地说。
(记者 岳娜)
新闻推荐
近日枣庄街头出现了一种炸鸡食品,广告上标明是肯德基风味,甚至连KFC大叔的头像也印在招牌上。吸引顾客的不仅仅是KFC的响亮招牌,还有它低廉的价格。10元钱一斤,买一斤额外再送半斤。正因...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