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爱民 通讯员 吴兆雷
市中区西王庄乡横沟村是个有名的蔬菜专业村,现如今,村民家家有3、4个大棚,住的是2层小楼,用的是高档商品,过着甜美、幸福的美好新生活。提起这些,村民们自豪地对记者说:“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这都得感谢我们的大棚书记袁兴亮啊!”
横沟村在青石山脚下,偏僻、闭塞,过去村民生活很困难,当时流传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横沟男,吃穿住用样样难。为了改变这一切,1981年,袁兴亮毅然放弃美好前程从部队复员回家。回村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为尽快带领村民致富,多方寻找发展门路。起初在他的带动下,村民普遍种植蔬菜,但地栽蔬菜受季节和市场影响大,村民收入增长缓慢,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村里精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袁兴亮在报纸上看到山东寿光大棚菜种植致富的报道,这让他欣喜若狂:种植大棚菜不正是村民致富的金钥匙吗?第二天他就赶往寿光,为尽快掌握种植诀窍,他吃住在大棚,听专家讲解,和菜农一起劳动……回家后,他就在自家承包田里建起2个大棚,通过精心管理,当年一个大棚收入达1万多元,这让村民看到了蔬菜大棚的好处,在他的带领下,仅用2年时间,该村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200多个,户均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看到家家富裕,村民过得体面,那是我最大的满足!”谈到几十年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的感触时,袁兴亮深情地说。为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蔬菜标准化生产要求,袁兴亮成立了兴亮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引建枣庄旺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在该村建成枣庄旺达现代农业示范园,拥有高科技蔬菜大棚20多个;2012年投资950万元,新建智能联栋温室5000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40座。
横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被确立为首批市级蔬菜标准园和农业部蔬菜标准园,2013年1月9日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其注册的“金福旺达”番茄、辣椒、草莓等7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年销售蔬菜5000多吨,年销售收入1700万。目前,兴亮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0多户,村民们高兴地说:“加入合作社,土地成为绿色工厂,产品提级升档,收入年年增长,日子过的红火兴旺。”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2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宝民,副市长霍媛媛到市青少年宫调研。 张宝民一行听取了少年宫工作情况介绍,实地查看了少年宫舞蹈、跆拳道等培训科目的教学现场。 张宝民指出,青少年宫...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