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受访者中仅2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具体日期
1/3
2/3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也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在枣庄市有多少人了解这一节日?人们日常的阅读时间有多少?不同年龄段对什么类型的图书“情有独钟”?人们看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人们阅读时间普遍较少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们在阅读时间上也是“参差不齐”,但都普遍偏少。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时间大概在每星期10个小时以内,25—55岁的青壮年人一星期阅读时间不到3小时,而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周阅读时间最多也就在十几个个小时左右。
学生是书店教辅书的主要购买群体,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导致他们教辅书的阅读时间较多,但课外书籍的阅读时间相对较少。“每天都要写作业,好不容易写完作业了还不抓紧时间玩会儿?哪有心情和精力去看书呀!”今年上初二的赵同学表示,即使是看书,多数时间也是只能看一些教辅书,对于自己喜欢的漫画书、小说等,由于父母的干预,也只能是望而却步。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虽然受学业影响而有所减少,但并没有什么生活压力的他们看书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这点对于已经成家立业的中青年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中青年读者虽然阅读范围比较广,但受社会压力与家庭琐事的影响,其阅读时间十分有限。“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可是学习忙有很多想看的书都没时间看,就想着以后上了班一定要看个遍。谁知上班后更没时间看书了,每天光上班就占用了我一大半的时间,晚上有时候还会加班。就算不加班,回家后精神疲惫,还得收拾家务,哪有精力看书啊!”刚结婚的郭女士表示,想报考公务员的她,每天想看点教辅书的时间都很少,更别提为了充实自己享受生活而去读书了。
与其他年龄段的读者相比,中老年读者既没有阅读范围的限制,也没有各种压力或琐事缠身后的“无力”阅读,闲暇在家的他们可以用书籍来打发时间,还能充实自己,提高生活的品质。“刚退休那会儿还真有点不习惯,因为平时上班忙惯了,这突然清闲下来还真不知道要干什么,幸好有这些‘老朋友\’陪伴着我。”年过六旬的刘老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了自家书柜中的藏书,而他口中的“老朋友”,自然便是这些对他来说珍贵无比的书籍了。
不同年龄段阅读喜好不一
“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记者在走访了枣庄市多家书店、图书馆后发现,当下书籍种类繁多,且不少都装订精美,令人眼花缭乱。“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选购书籍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年龄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读者对于知识的汲取方向不一,所以在书籍的选择上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市中区振兴路一家书店工作人员说道,当下销量最大的还是学生用的教辅书。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别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我家的孩子怎能屈居人后,所以我就趁着下班来书店给孩子挑选一些教辅书。”正在书店挑书的黄女士表示,目前她为孩子挑选的供其阅读的书籍只有教辅书,文学读物或社科类书籍在她看来就是“课外书”。“课外书看多了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还不如多买几本教辅书。”黄女士说。除了教辅书,一些儿童读物也颇受孩子们的喜爱。“平时学习很累,但是看到这些漫画书、童话故事后就觉得可开心了。”书店内的学生小林说。
除学生外,年轻读者、中年读者与老年读者也是书店的常客,他们在书籍的选择上相对宽泛许多,从历史到军事,从散文到小说,从文学到艺术,从自然科学到工业技术,形形色色都在他们的选择范围之内。这其中,年轻读者大多喜爱新奇时尚的快读物,如一些冒险、玄幻之类的小说;而中年读者则偏向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面内进行加深阅读,如军事、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等种类书籍;老年读者更加倾向于怀旧、人生感悟之类的书籍,比如历史和文学书籍等。
“我喜欢看军事题材或者玄幻修真类的小说,而我对象就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她更喜欢看一些食谱、居家生活的杂志或者小说。”买完书正准备离开书店的孟先生表示。正如孟先生所说,男性读者与女性读者对书籍的选择也是各不相同,总体来说,男性读者偏好热血、武侠或者类型丰富的深入式阅读类书籍,而女性读者多爱好有关日常生活或文学类的浅入式阅读类书籍。
有人看纸质书,有人看电子书
书籍在变化,阅读方式也在随着改变。从最初的竹简,到纸质书,再到现在的电子书,阅读方式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们年轻的时候,书都是奢侈品,家里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闲钱去买书?”年过古稀的张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年轻时候看书的经历,“后来生活好了一些,温饱不成问题了,书店也有书卖了,就是书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挺贵,我和朋友们都是凑钱买书,买回来大家再互相传着看。”张老先生表示,当时生活条件艰苦,能看上书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上个世纪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购买书籍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是奢侈的事情了,已到中年的市民曹先生见证了这一时期。“那时候年轻想多学点知识,又没有网络,只能通过书籍来学习,我家书柜里那一堆藏书也大多是那时候买的。”曹先生表示,那时候虽然书籍的种类已经很多了,但阅读方式依然较为单一,都是纸质书籍。
时间的指针来到当下,由于科技的发展,阅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改变。青檀路上一家书店的工作人员说,由于书籍在装订、美化上较之以往提升了不少,因此价格也变得昂贵了起来,许多书籍爱好者除非是自己十分喜爱且想珍藏的书籍才会购买,否则宁愿选择在书店里看书。“这样的读者不在少数,并且好多都是熟面孔,很多都只看不买。”工作人员表示。
阅读方式最大的改变莫过于电子书籍的出现,任何一部电子设备都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种便捷性确实是传统书籍无法比拟的,因此电子书籍在当下颇受年轻读者与中年读者的喜爱。“年轻的时候出工伤导致了我现在双目失明,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能再看书了,现在好了,盲人书籍和有声读物的出现拯救了我,让我能重回书海了。”家住市中区解放路上的林老先生表示,盲人书籍与有声读物的出现让阅读方式发生了颠覆传统的变化,“以前看书只能用眼看,现在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去听,我们盲人也能享受正常阅读的乐趣了!”
市民多不了解读书日
22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得知,这20位受访者中,仅有1/3的受访者知道有“世界读书日”的存在,但是对于世界读书日的具体日期却仅有2人知道。在这仅有的1/3知道“世界读书日”存在的受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学生。“去年世界读书日当天,我们学校还举行了读书活动,所以我才知道有这个节日的存在。”市中区一小学四年级的朱同学表示,学校的宣传是不少学生知晓这个节日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部分知晓此节日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也是通过网络或个别书店的相关优惠活动才知道读书日的存在。“我虽然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平常空闲时间有限,只是偶尔逛逛书店,今天中午休息想来逛逛书店,恰好遇到书店的优惠活动,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读书日期间,书店搞促销活动。”市民李先生说。
之后,就“如果知晓世界读书日的情况,以后会不会抽时间在节日当天留出固定时间来读书”的问题进行采访,20位受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不会因为“世界读书日”的存在而改变现有的计划,但是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会考虑以后多抽点时间读书。
在走访的几家书店内记者发现,虽然“世界读书日”的民众知晓率不高,但有的商家为了增加市民对图书的阅读量,抓住售书的好时机,仍然借这一节日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不少爱读书市民的关注。一些没有推出优惠活动的商家也表示,以后遇到这样的节日,会尽量借鉴其他商家的做法,不仅为了获得利益,也为了让“世界读书日”变得更有意义。
(记者 寇光 董艳 文/图)
新闻推荐
晚报讯 (记者 张琛)市统计部门日前透露,今年一季度枣庄市生猪存栏112.2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0.5%,出栏52.25万头,增3.1%,猪肉产量3.85万吨,增长4.0%。受集中出栏增多,消费需求增长偏弱等多方面因...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