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王邵军
今天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枣庄市人多地少,处在城市转型关键期,对土地需求强劲,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破解当前用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集约,必须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规划管控。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第一规划。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管理的整体控制作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增强依据规划用地的观念,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立“有多少地,办多少事”的原则,各项规划必须无条件服从用地规划,切实改变以往用地围着项目转的现象。将非建设用地放在规划首位。要严守耕地红线,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民生之本,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全市耕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确保枣庄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5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19万亩这条红线。要规定生态保护红线,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预先划定生态用地和自然山水区域等非建设用地,为生态城市发展预留空间。注重用地规划的空间统筹,在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功能分区,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要转变用地方式。按照“严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优化用地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大力推行土地供应差别化管理,逐个开发区、分产业划定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将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城市转型、两型高地建设重点产业、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空间用地潜力。树立立体城市发展理念,做到向地表要节约,向地上要空间,向地下要容量。鼓励企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盘活存量,改建多层高层,实现土地利用“倍增效应”。挖掘闲置土地潜力。新上项目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支撑保障能力。抓好工矿废弃地、城镇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推动企业“退城进园”,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对长期圈而不建的项目,依法收回并重新处置。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挖掘农村建设用地空间,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挖掘储备土地潜力,将城市规划区内闲置未用、低效使用和改制企业的土地,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
要加强土地综合监管。各区(市)政府是土地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的综合手段,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土地执法监管,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严格实行问责制,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用地的高压打击态势。当前要突出抓好全市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行动,为2014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奠定基础。要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严格落实开竣工申报、建设用地公示、动态巡查、竣工核验、交地确认和履约保证金等制度,建立用地单位诚信档案,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管地、集约用地的浓厚氛围。要实行集约节约用地合同履约制度,督促用地单位按照合同有序开发,严肃追究违约责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全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枣庄市积极筹集资金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市财政筹集资金150万元,支持粮棉油高产创...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