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雪王小曼
为方便患者就医,近日, 市立医院将四楼的办公室腾出,工作人员搬进简易房,而骨科住院患者搬进了办公室, 这样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检查治疗方便多了。将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医疗条件让位于临床一线,让位于广大患者和群众,这是市立医院以仁爱之心服务群众的一项举措。
近年来,市立医院积极开展了“服务好 质量好 医德好 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推进学科发展年”等活动,不断加快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建设步伐,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通报表彰,先后获得“全省保健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惠民医疗先进单位”、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称号。
成功卫冕三级甲等医院 治愈禽流感危重患者
为了成功卫冕三级甲等医院,去年以来,该院逐步建立健全医院质量与安全常态化管理体系,不断促进工作的监管反馈、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该院于2013年1月在山东省首批(6家医院)通过了省卫生厅的现场评审,随后又通过了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社会评价等综合评审,经山东省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审定,于2013年3月正式被确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2013年,山东省共发生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均由该院治愈出院。首例极危重患者及第二例患儿入院以来,该院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慎重处理、循序渐进”的原则,成功把握了人工肺使用、治疗团队合作、并发症防范等关键环节,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创造了医学奇迹。该院被国家卫计委向全国通报表彰,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全省第二个人工肺培训基地,拥有人工肺、医科达直线加速器、飞利浦平板血管造影机等高精尖医疗设备。
医院建设大发展医教研抢占制高点
为了解决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该院同步推进东、西两个院区建设。今年底,东院区门急诊综合大楼主楼建至12层以上,裙楼主体工程完成。西院区全部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结束;投资医疗设备9000万元,其中进口设备7000余万元,目前基本完成招投标工作,7月上旬将进行调试和验收;同时进行人员的引进和储备,150名人事代理人员招聘工作已启动。
为了提高医教研工作水平,该院建有中国医科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科研基地、院士工作站、国家级PCR(聚合酶链反应)实验室,拥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特别是2013年以来,该院先后成为国家“863计划”协作单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研究,实现了国家级科技项目零的突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填补了全市卫生系统空白,获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1项,获枣庄市卫生局立项36项;获枣庄市科技进步奖39项。分两批引进了14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定向招聘了30名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1人当选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人当选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获得“济宁医学院首届临床教学名师奖”,3人入选济宁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仁爱之心服务群众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该院不断创新服务措施、拓宽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继续实施“爱心医疗救助工程”,拿出150万元,为贫困家庭的心脏病患者减免手术费用,迄今成功开展了30余例心脏外科手术;与台儿庄、峄城、山亭区签订了医保服务协议,三个区的城镇及居民医保患者不用转诊可直接入院并实现出院即时结报,大大方便了参保患者;加强急诊科标准化建设,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会诊“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完善了出院患者回访制度和投诉举报处置制度,行风建设受到了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该院先后梳理汇总了258个问题,着手实施五项专项整治工作和七项惠民工程,并将责任分解到院领导,认真制定方案、建立台账、立改立行。针对床位紧张、患者住院难、择期手术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医院为手术室中午连台手术及12点以后仍未结束手术的医护人员定制午餐,今年2月20日-5月20日手术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7台次,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枣庄市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于近日启动。 自2000年起,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委共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监测,旨在了解当...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