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张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由此可见,枣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需要。换言之,我们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这块牌子,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让市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的过程,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容,创森过程和行动永远没有“休止符”。
创森永远没有“休止符”,是人类大环境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森林城市作为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完备的城市绿化体系,以此充分发挥森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亲近自然、享受绿色,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实在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工程。
创森永远没有“休止符”,是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枣庄市先后荣获了多项让中央、省肯定、让百姓自豪的多项殊荣,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也提高了枣庄市的知名度和荣誉度,增强了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必须进一步打造更加响亮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张城市名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通过全市人民不断努力地美化城市、优化环境,可以进一步提升枣庄的知名度和城市间的竞争力,对于吸引投资、留住客商,多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元素汇聚枣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森永远没有“休止符”,是枣庄市的市情需要。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枣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后续建设难度增加,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森林文化内涵体现不足、品位档次不高;森林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全市上下要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在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上下功夫;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上下功夫;在优化林业结构,切实促进兴林富民上下功夫;在深化林业发展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上下功夫;在森林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上下功夫。
创森永远没有“休止符”,就是要求全市395万人民群众,人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倍加珍惜枣庄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关心爱护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绿化的不法行为,争做一名绿色文明的呵护者和保卫者。“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理念深入各级党委、政府,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并永远铭记在枣庄人民的心间。唯有如此,395万人民群众3年来铸就今天的创森成果才能巩固。唯有如此,枣庄大地上处处展现的山川皆绿、森林绕城、林网如织、碧水蓝天的美景,才会与我们长相依、长相伴。唯有如此,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卷,才会伴随我们共同奔向幸福的明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枣庄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贸易顺差23.6亿元。 上半年,枣庄市外贸进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出口成为拉动进出口总值增长的主要力量。...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