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李文静
一条江河的汹涌澎湃,是众多水珠默默集聚的心愿;一座山峰的巍峨壮观,是无数石块默默累积的高度;一个春天的绚丽多姿,是无数花朵和绿叶默默绽放的结果,一个事业的伟大和繁荣,是由无数人士默默奉献和拼搏的结晶。而在滕州国税战线上,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魏国三十五年如一日,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一腔对事业的真诚和对税务工作的热爱,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从税人生之歌,被称为滕州国税税田里的“老黄牛”!
魏国工作的第一站是峄庄税务所,在这一干就是15年。他是1981年接父亲的班来到税务所工作的。峄庄地处滕州市最西部,离城区40里,非常贫穷,整个峄庄当时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几个像样的企业,他的工作就是骑上单位分的一辆旧“大金鹿”牌自行车,去“赶集”、“赶会”,风里雨里,去收每一分应收的税款。作为税务所的会计,一个月要到滕州市局报一次账。报账这天,魏国都是天刚蒙蒙亮,就骑着大金鹿自行车赶路进城,报完账,再赶40里路回所,有时到所里已经下午3点多了,早错过了午饭时间,实在饿了,就啃一口干馒头,喝口水,垫吧垫吧,就算吃了午饭。
魏国家在级索镇,距离峄庄税务所有35里路,妻子在家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还有繁重的农活需要干,家里家外一个人,他总是在周末挤时间回家帮帮忙,以减轻妻子的担子。如果遇到天气不好就不能回家,因为当时的路况太差,下雨根本没办法走,怕耽误工作就留在所里。这些年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在家里操劳,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1996年成立大坞国税分局时,魏国服从安排来到了大坞分局办税服务厅,在这一干又是16年。随着税收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办税服务厅的业务全部实行了计算机操作。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计算机的确不是什么困难,可对于年近五十、连拼音都记不全的魏国来说,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魏国坚定一个信念,只要踏下心来学,没有学不会的。他先从最基础的a、o、e学起,白天在大厅里看年轻人操作微机的程序,一字不漏地全记到他的本子上,下了班,等别人都回家了,安静的大厅里传出了他敲击键盘的声音,那是他在一遍一遍演练小本上的内容。遇到有不懂的问题,他马上记下来,打电话请教年轻人,向上大学的儿子请教,一个一个地生记硬背。他说,“我的岁数大,记忆力比年轻人差,我就得用这个笨法子、老法子”。随着V2.0软件的升级,他笨鸟先飞,对于相关的操作程序他利用休息日进行演练,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特别是在数据核对与补录阶段,他利用休息日在分局主动加班,提前对数据进行了核对并形成了底稿,市局组织人员集中进行核对与补录时,他等于校对了一遍。比其他年轻的同志做得又对又快。不论是在滕州市局录入数据还是在枣庄市局录入数据,他从未出现过差错,市局V2.0项目业务组的领导在录入现场对老魏的熟练程度感到惊讶,就问他有什么绝招,说出来让大家学习。老魏说:“我没什么绝招,只是在练的时候,别人练一遍,我练了十遍而已!”
2011年,魏国再次放弃了进城区税务局的机会,选择了到洪绪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魏国不仅担负起办税服务厅的全面业务,而且还当起了年轻同志的老师。这么多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总是在大厅准备两台电脑,一台用于随时给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务,一台用于一遍一遍练习、熟悉“金三”各个操作系统。老魏在分局不要休息室,吃过午饭就在大厅操作各个系统,将所有的流程走上几遍,将年轻人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自己边实践边想办法解决。分局局长马运考虑到老魏的年龄,让他当好老师,具体指导年轻人干就行,可老魏拒绝了。他说:“我只有具体操作业务,才能更好地指导年轻人。而且我喜欢研究电脑和‘金三\’的系统!”大厅的电脑、仪器出现故障,老魏来解决;有复杂的涉税业务,老魏来处理;纳税人资料没有带全,老魏帮忙提;别人不愿干的工作,老魏抢着干……有的同事为老魏抱怨,“老魏呀,你干了一辈子税务工作,到现在还是大头兵一个,这么大岁数还整天拼命工作,你不委屈吗?你图个啥呀?”老魏把眼一瞪说:“委屈什么!我一点也不委屈!我真心喜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岗位,我喜欢研究每个操作系统。如果组织上推行延迟退休,我还想再干两年,我舍不得我的工作,真地舍不得。”
只要工作起来,魏国身上总是洋溢着欢乐,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曾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他总是笑着说:“什么也不为,因为能让我工作,我感觉最快乐,最美丽!”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这句诗用在魏国身上再恰当不过。因为这是魏国的真实写照。魏国用自己35年的从税之路诠释了“岗位就是责任”的真谛。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5日,全市庆祝老年节会议在市政大厦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杰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赵联冠主持会议。 会议对枣庄市“敬老模范”和“模范老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命名表彰...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