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优秀代表,他是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模范,他也是枣庄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他就是徐西伦,现年38岁,家住枣矿集团蒋庄煤矿宿舍,1994年底参军,现属转业待安置军转干部。他曾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今年参加了云南鲁甸地震救援,是鲁甸抗震英雄!
谈起自己参加鲁甸救援的经历,徐西伦感慨地说,地震救援远比想象中要艰难。每天大大小小的余震不断,塌方严重,只能徒步进入实施救援的区域。刚到震区时,物资非常缺乏,救援的时候也只能吃自己随身带的干粮。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灾情严重。当时的徐西伦通过电视了解到灾区情况后,次日,便立刻预订去云南的机票,由于时间紧迫,当时没有买到票,他只好买了8月5日到昆明的机票,于8月6日,徐西伦终于抵达巧家县包谷垴乡与滕州蓝天救援队会合,先前只身前往红石岩村运送救援装备,而后随救援队一起执行救援任务。
从云南曲靖到会泽县,由于地震严重,造成交通堵塞,道路塌方,徐西伦背着50斤重的包袱,徒步走了10多公里,冒着余震的危险去给灾民送救援物资。为了搜救一位40多岁放羊的人,他和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一起在牛栏江堰塞湖寻找,用冲锋舟搜索一上午,最终在山上发现了这位遇难者,徐西伦把遇难者尸体从半山腰抬到了山顶。后期,道路抢修通了之后,徐西伦就把老百姓集中在一起,给他们分发救援物资并安抚他们。
8月12日晚,余震非常强烈,大概持续了10几秒。徐西伦冒着余震的危险奔赴在抢险一线,抢救被埋压伤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给灾民的物资能够及时分配。徐西伦介绍,这一周以来,他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救援工作,直到晚上12点才回到休息区。最苦的时候,吃不上,也喝不上。
为期十几天的救援,徐西伦帮助搜寻到数名遇难亲属遗体。8月14日,就在徐西伦和蓝天救援队准备撤离的时候,他们又协助部队官兵救出了一名随挖掘机坠入悬崖的民工。由于该民工当时受伤严重,徐西伦便帮助医生们一起急救,把伤员送到了医院。
“2013年雅安地震,我一直想奔赴灾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这次去云南,为期12天的救援,我从蓝天救援队队员的身上看到了任重、博爱、奉献的精神。参加救援,并没有优越感,仅仅是感觉自己有时间、精力和体力。为灾区尽自己所能,做点贡献是荣幸的。”徐西伦如是说。
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在部队里,徐西伦表现突出,曾立过三等功2次,多次被嘉奖,他无私奉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今年的鲁甸地震中,山体滑坡,道路严重堵塞,车都没法开,徐西伦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和枣庄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队员徒步前进,挺进灾区。当记者问到这次去云南灾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徐西伦说道,“平安是福,希望灾区村民能够尽快从灾难中走出来。这12天的时间,虽然又忙又累,但是非常充实,看到那么多村民渴望的眼神,我们就有无限的力量去坚持。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将人民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把伤残率降到最低,这也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使命。大家都竭尽全力地帮助村民尽快脱离灾难,我很是感动,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会继续努力做好公益。”徐西伦激动地说。
(特约记者 侯志龙 郭潇繁 文/图)
新闻推荐
石平(本报) 今年以来,枣庄市诸多道路十字路口都树立了不少提醒驾驶员文明行车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总体都是苦口婆心。但是“您的车轮请不要占道越过停车线”这一条对于右转弯混合车道上非...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