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爱民通讯员毛丽荔
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联手创业,这是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为“创业在枣庄”谋大略的一个举措。2014年9月,山东省第一家民营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注册成立,并落户在枣庄高新区。这是枣庄市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大突破,意味着民间资本开始参与到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去,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之道”。
找准服务着力点。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训等服务。高新区党委、管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加快民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和领办生产力促进中心,引导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入园区。
加大科技助推力。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发挥科技中介服务功能,加大科技助推力,推动民营科技技术创新。广达锂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是重点扶持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为提高产品产量与档次,他们向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出需要产业化场地和技术合作需要。急企业之所急,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场地给其使用,还及时与省科院、枣庄学院等高校院所联系,向企业推荐高校的技术,并多次组织企业与院所进行技术洽谈,促进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中,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多方位开展中介服务,利用与中国锂谷合作共建网上技术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向民营企业征集技术需求30多项,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
化解成长“烦恼”。当前,融资难是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中遇到的一大“烦恼”,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开辟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问题。在区科技局、金融办、高投中心的支持下,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地方银行、担保投资机构开展合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开辟贷款渠道。同时,还积极组织科技投资风险机构和企业进行投融资洽谈。
对未来的发展,总经理种阳信心十足地说:“生产力促进中心就要在为民营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上有作为,我们将在‘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动力;支撑企业成长,提升竞争实力;密切产学研用,激发创新活力;强化体系联盟,形成资源合力;深化自身建设,夯实服务内力\’五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目前,高新区阳光生产力促进中心与研发场区投入使用面积达20000平方米,在孵企业19家,后续30000平方米的场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新闻推荐
2014山东慈善奖揭晓 枣庄市冯君山获称“最具爱心慈善楷模”
本报讯 日前,省民政厅发布了《山东省民政厅关于表彰2014年度“福彩杯”山东慈善奖获得者的决定》,枣庄市泉头集团枣庄金桥旋窑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君山被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