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旭 通讯员万照广张生
8月29日,记者信步古薛大地,城乡绿树成荫,车辆来往有序,人人相敬如宾……5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到处洋溢着培树道德、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文明已经成为古薛大地最真实的内在灵魂。
今年以来,薛城区以国家级森林城、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城“四城同创”为统揽,坚持以市驻地标准谋划创城、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推进创城,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唯美动听的创城“交响乐”。
城市美是文明创建的外在体现。薛城区立足于擦亮宜居城市名片,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涵盖环境卫生、五小行业、交通治安、公共秩序等十个方面。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倒排工期、挂账督办,对难点问题和“钉子户”采取联合行动和集中攻坚,并实行督办卡制度,坚持高频次、不间断督导检查。截至目前,已清理城区各类垃圾1100余吨,完成绿化地形塑造22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18000余株。同时,在重要交界处和城区主要路口设立卡点10处,严查超速、超员、超载、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共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80余起。
文明是一个“无形”的概念,(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但薛城区坚持将巩固文明的各项任务具体化,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有形”的载体之中。在全区实施市驻地形象意识、公共道德培育等“六大工程”;开展文明出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文明劝导等十项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2014年度“薛城好人”、“美丽村庄”等评选活动;开办了“道德讲堂”,请身边人、用百姓话、讲身边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凡人善举”、“常人小事”请上讲台,让群众听得进、看得懂、学得会。目前,这个区已建立“道德讲堂”351个,开展宣讲活动1126场次,受教育近10万人次。随着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打造了“爱心银行”、“红盾爱心助学基金”等爱心品牌,一大批先进典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已有6人当选第三届枣庄市道德模范。通过持续不断地对道德模范事迹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巡讲,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尚善,使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成为这座城市的寻常之事。
道德素质的闪光,离不开文明沃土的滋养。薛城区不遗余力地将城市文明要素向群众延伸。68岁的孟庆荣老师退而不休,建立了“孟大妈爱心服务队”,每到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日期间,她都带领服务队坚持义务大扫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在薛城,像这样的志愿者团体,还有“爱心出租车队”、“靳大姐爱心服务队”等十余个。
为助推文明创建再升级,该区还通过挂牌、命名等形式,推动志愿服务上水平,并建立了“志愿薛城”网站,搭建了全区志愿者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同时,积极发展志愿者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截至目前,已有26530人登记注册为区志愿者,先后开展“爱心车队护航高考”、“家园保洁”等多项专题志愿服务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7日,政协第九届枣庄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市政协主席邓滕生主持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元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高一,副主席陈伟、付廷安、王宗兰、刘玉...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