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忠群
从枣庄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8月起,枣庄四十中和枣庄十五中开展了联合办学,双方互派1名副校长和12名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
这种城乡教师互动的做法,让山区孩子的家长们倍感欣慰,社会上对此举也为之称赞,城里的教师去山区支教,山里的教师来城里实践,双方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形成制度,长期双向互动,这种做法对双方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大有裨益,是件大好事,应当提倡,让更多师生受益,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同步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城里的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教育资源享用方面要优于山区学校,这些学校处在政冶经济交通中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技信息首先在城里开花结果,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力多少也有一定的差距,现在鼓励教师轮流去山区任教,这是资源共享的良好尝试。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健的时候往往就是几步,年少时候那几步恰恰是最容易成为人生的关健。山区孩子渴望城里老师给以教诲,城里的老师希望去山里教学,对于山区少年来说,则可能成为一段有意义的经历,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生活资源,凭借与外来教师短暂的相遇,打开他们通向外面世界的另一扇门,这可能会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城里老师的介入,会使他们受到一种颇具新鲜的良好教育,让年少时代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教育经历。城里老师到山区支教,在与山区师生交往过程中,也会学到那纯朴高贵品质,增加一份乡土经验。
同样,山区的教师走出相对闭塞的乡村学校,来到教育资源较丰富的学府,与城里的师生学习生活在一起,零距离接触,感受现代教育氛围,开阔视野,注入一些当代教育新理念,丰富自己现代教育思维和新观念信息,为今后扎根山区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教育思想备足“食粮”。与此同时也把山区独有的那种朴实无华的情怀传递给城里的师生,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新闻推荐
近年来枣庄市公交车越来越多,公交车停靠站点也越来越多,许多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外出乘坐公交车经常会“犯迷糊”。家住市中区的刘老先生就把自己经常乘坐的公交路线停靠点手抄一份,出门时随...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