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 滕州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枣庄市 > 枣庄新闻 > 正文

邵明思:弘扬传统文化 奉献精神食粮

来源:枣庄日报 2015-10-19 18:5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梁鸿雁

被称为文化战线老兵的邵明思,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从峄城区文化馆、峄城区豫剧团,到坛山街道文化站,一直从事文化工作,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退休后,他被推选为坛山街道关工委副主任、峄城区作协主席、峄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顾问。

老峄县地区历史悠久,掬一把泥土都散发着文化的芳香。这里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台儿庄大战的战场。保护好文物,传承传统文化,邵明思认为是责无旁贷的事情。近年来,他与几位老同事,通过向市、区领导建议或在社会呼吁,实施了对匡衡祠、荀卿祠、古墓碑、古寺院,古城墙遗迹,以及“国共谈判”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20处历史遗址的复新、改建、维修和保护工作。如今,这些古迹遗址多处被列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庄户剧团是老百姓喜爱的娱乐方式,也是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邵明思发挥自身优势,在工农街建立了狮龙艺术团、草根剧团,协助榴园镇朱村建立狮龙艺术团、庄户剧团,在徐楼建立社区艺术团,发展了夕阳红剧团、运河剧社、底阁剧团等一大批业余文艺团体。现在,全区的社区剧团和庄户剧团已达到30多个,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这些团队重点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五老”作用,以中老年为主体,组成老中青少四世同堂的文艺大家庭,邵明思等6名老同志为各个剧团编写文艺节目。多年来,他在省和国家级发表作品120余篇部,其中《榴火情怀》、《渡公仆》、《冤家路宽》等12篇(部)作品在省和国家级获奖,20余篇部作品在市级获奖,还为市专业剧团及地方各业余剧团编写剧本、曲艺节目10余篇(部)。

坛山艺术团有一个民间文艺节目叫“清官独杆轿”,1984年,邵明思把这个间断近百年的节目复新成功,一年一度不断线的在春节期间演出,传承下来。直到现在,他仍然坚持在排练场给演员作示范。独杆轿是枣庄市的文化品牌,被省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明思是代表性传承人。山东卫视以“峄县社火”为题把独杆轿拍成专题艺术片,经中央台转播后推到了国际文化市场。

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邵明思每个项目都要考证史实,寻根溯源,资料文本都要整理几遍,不仅要爬山涉水去现场观察,还要登门入户去民间采访。为了传承、利用和发展民间技艺,防止青黄不接,坛山街道聘请6位老艺人举办了4期民俗文化培训班,在剪纸、泥塑、盆景、根雕、宫灯制作等艺术门类培养了一批传承人。经过多年努力,峄城区申报成功的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90多项,索引项目300余项,其中的榴园石榴盆景、底阁石膏工艺、大成青铜器、阴平毛笔、古邵渔网、吴林针砭石、峨山条编、坛山马氏药膏、榴芽茶、菜煎饼等40多个项目已开发为文化产业。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邵明思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他应邀到枣庄学院、中小学校、党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农村等各个阶层作演讲40多场次,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活动和“四德”工程建设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峄城区关工委的主导下,“五老”同志联合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成立了“峄城聚好人俱乐部”、“峄城义工协会”等群众团体,在关爱助学活动中救助了一大批家庭贫困学生、辍学儿童,同时也关照了许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新闻推荐

枣庄市百岁老人共332位 最高龄者为市中区周王氏110岁

本报讯 老年节临近,记者日前从市老龄办获悉:截至目前,枣庄市共有百岁老人33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出69人,其中,女性258人,男性74人,男性比重有所增加。 据了解,在枣庄市六区一市中,滕州市百岁老人最...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送电影关爱老人2015-10-20 09:22
猜你喜欢:
评论:(邵明思:弘扬传统文化 奉献精神食粮)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