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讯 近年来,市中区把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作为促进城市转型、建设“六个市中”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建设,全力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中区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以“过好民俗节日,发扬民族传统”为主题,组织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组织开展了四德工程建设、美丽家庭评选、道德模范巡讲、传统文化宣讲等系列活动1000余场。深化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学校、社区、家庭和企业,开展道德大讲堂、全民阅读和经典诵读活动,编制了《百年中兴史话》、《经典悦读》等一批传统文化教材,有力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对外交流活动,2015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在文化路小学举办,有力提升了该区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传统文化博物馆、艺术馆,先后涌现了铁道游击队展览馆、千山美术馆等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民办专业展馆。
公共文化服务成效显著。该区紧抓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战略机遇期,一次性投入资金1000多万,充实、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对区图书馆、区文化馆进行书籍充实和公共设施更新;恢复重建了“同春堂药店”、“广仁医院”、“铁道游击队展览馆”,形成了系列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目前,全区1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并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和儒家讲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按照一厅、一场、两栏、多功能活动室标准建设。开展了“三下乡”、“四进社区”、“一年一村一台戏”活动,全区成立了以枣庄老年艺术家协会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团队100余家,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32所,7处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该区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去年投入1700万元,有力促进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8.36亿元,比上年增长9.14%;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为4.37%;文化及相关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率6.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总额为1047万元,比上年增长87.3%。壮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载体。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763家,同比增长9.3%;占本地企业数比重为12.8%。全面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创作生产了《鲁南一家人》等重点影视作品。加强对柳琴戏的保护扶持工程,对传统剧目整理保护并加大创新,策划推出“一代廉吏王鼎铭”、“打洋行”等一批精品力作。去年全区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51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39%。 (褚洪波 刘猛)
新闻推荐
相映夕阳红 共筑中国梦 市首届老干部文化艺术节闭幕 李同道李峰邓滕生蒋英建观看汇报演出
本报讯 10月20日下午,历时5个月的枣庄市首届老干部文化艺术节在新城会展中心闭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同道,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峰,市政协主席邓滕生,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蒋英建...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