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连戚蕾(化名)自己都没想到,会有2万元的司法救助金“从天而降”,给一家老小解了燃眉之急。2012年,她的丈夫曹某被杀,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她却一直没有收到这笔钱。好在枣庄市检察院廉政风险防控系统报警,检察机关及时跟进,把这笔救助款送到了当事人手中。该系统通过全面即时监督,可以大大减少司法办案中的不规范行为。
本报记者万兵马云云
2万元救助金
“从天而降”
2012年,曹某在薛城被齐某杀害,齐某被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判决后,曹妻戚蕾未得到任何赔偿。而曹家无收入来源,孩子面临辍学,老人需要赡养,生活十分困难。
在戚蕾申诉过程中,枣庄市检察院发现戚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经批准后,决定救助戚蕾2万元。
但在去年,枣庄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发现,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发出警报,提示戚蕾救助案“没提交审批救助意见”。经排查,戚蕾没有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导致2万元国家救济金无法发放。
枣庄市检察院通过戚蕾所在地公安机关查询她的联系方式,将救助款送给她,消除了这一风险。
廉政风险防控系统于2015年初在山东省5个市级检察院和6个基层检察院上线试运行。当年7月,该系统在全省三级检察院上线应用,可自动排查风险、预警,实现对执法办案关键环节和日常办公办事等重要事项的动态监督。
光审查起诉
就得过24层滤网
“系统就像‘体检仪\’,用电脑排查倒逼严格公正规范司法,纠正了执行检察机关内部规定不严的问题,约束了司法办案不规范行为。”检察机关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比如审查起诉就是一个风险点,涉及24条规则,包括是否提请检委会决定、是否按规定提请检察长审定等。”省检察院监察处有关负责人指着系统中的一个风险点解释说,这24条规则就像24层“滤网”,每个案子都要经过这样的层层过滤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或风险。
从实际来看,这套“过滤”系统堪称“密不透风”。此前,廉政风险防控系统排查发现某市检察院自侦部门涉案财物未按规定时限移交保管部门的问题,纪检监察机构立即责成办案部门及相关人员予以纠正,发现是由于相关人员当时出差在外,未能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系统所致。这有效避免了扣押、冻结涉案财物过程中廉洁风险的发生。
该负责人介绍,系统中包含749条排查规则,这些规则由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浓缩而成,触及其中一条可能就构成风险。而所有的数据都是即时反映到系统中,再由系统自动排查,一旦排查出风险,就会立刻发送即时监控提示,自动预警。
案件、事项承办人员收到自动预警信息后,根据提示进行整改,系统将自动识别并予以确认。对预警的廉政风险未在规定时限办结的,纪检监察机构将发送监察建议,督促整改纠正。
“我们更想强调在日常办案中对工作行为的监督,让大家形成在监督下办案的习惯。”该负责人表示,系统上线一年来,已对办理的案件及事项进行了风险排查,排查出的风险涵盖了所有单位和部门。
新闻推荐
路修好了咋还一直“断头”? 市中区汇泉路修好已久,却迟迟未打通
图为汇泉路东头被一排土堆堵住了。本报记者韩微摄本报枣庄8月2日讯(记者韩微)“不是说今年会打通老城区的断头路吗?这个汇泉路修得那么好怎么东头还是不能走,害的我们只能...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