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赵充
“我们建有一个省级技术平台、三个市级研发平台,先后柔性引进了魏东芝、何增国两名泰山学者,承担省重大专项、市成果转化各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3月7日,在谈到科技创新时,枣庄市杰诺生物酶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在伟向记者娓娓道来。
位于枣庄经济开发区的杰诺生物酶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协同创新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开发30多个产品,大部分出口。其中,综合酶制剂产能位于全省前3位,纺织酶生产水平位列全省首位,生物医药中间体恩拉霉素技术水平位列全国首位。
去年以来,市中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3.73亿元,同比增长2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7%,占比居全市第一。
今年2月底,市委、市政府表彰2017年全市科技创新先进企业,杰诺生物酶有限公司赫然在列。2004年以2万元起家,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膨胀壮大,杰诺公司的快步发展正是拜科技创新所赐。
“企业还与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共同成立了山东杰诺生物智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产业化成果企业为目标,构建集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科技资本化运作于一体的新型研发平台和省内外一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宋在伟告诉记者。
除杰诺生物智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之外,去年落户市中的启迪之星孵化器也建成运行,成为清华启迪在山东布局的第五个孵化基地。目前,全区50%的规上工业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建成14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累计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65项,组织申报24项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项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杰诺生物酶等6个项目纳入新一轮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盘子。
围绕企业所需,市中区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对接,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先后促成近30家校(院)企成功结对,26名高端人才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鑫泰水处理的李风亭教授获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同时,该区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创业创新作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先后为洪海光电等4家企业质押融资930万元。去年,全区发明专利申请159件,授权5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9件,完成PCT专利1件,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对水处理药剂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特种装备制造及智能光电等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区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形成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以泰和水处理为代表的水处理药剂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年产值30亿元;以洪海光电集团为引领的智能光电装备产业,正加快形成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中国户外广告设备制造基地;康力医疗先后与鲁华能源和海王医药实现股改合作;杰诺生物酶投资2.3亿元,新上年产1万吨生物制剂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新闻推荐
枣庄市公安局峄城分局交警大队在道路交通安全“平安行.你我他”行动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不等不靠,坚持筑牢“安全意识、源...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