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国福
初冬时节,走进高台县南华镇明水滩,昔日的荒滩如今变成了连片的养殖小区。附近永进、明水等移民村的群众在双联单位的帮助下,在这里建起连片的养殖小区,赶着牛羊踏上了致富道。
“双联行动开展后,我们的通村道路修好了,主导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家家户户有了致富门路,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永进村村支书魏文吉对记者说。永进村是一个移民村,全村168户群众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静宁、会宁等地迁移来的,是该县重点扶贫村。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该村的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出实招、办实事,帮助该村培育壮大增收致富产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该村二社村民任克科一家4口人种着10亩耕地,由于种植结构单一,收入一直比较低。去年,双联干部帮助他协调5万元养殖业贷款,建起一个百只养殖场,并帮他引进优质种羊3只,搞起规模养羊。“今年一共卖了21只羔羊,每只羔羊能卖600多元,仅羔羊的收入是1万多!”任克科高兴地说。今年,任克科还新修了13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家庭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没有你们帮助,我不可能住进这小康房,等房子装修好了,我一定请大家过来坐坐。”任克科对联村单位的干部们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帮扶单位累计为我们村协调各类贷款800多万元,并协调配套了养殖小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魏文吉说。目前,在永进村像任克科一样发展规模养殖增收致富的农户已有9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全村羊饲养量已达5600多只,是2011年的2倍还要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5200多元增加到今年的7000多元。
在重点扶持全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该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也牵挂着双联干部的心。五社村民肖忠是联村干部李吉平的联系户,2007年的一场火灾使得这个移民家庭几乎一无所有。灾后几年,肖忠一家全靠自家5亩多地、民政部门和亲朋好友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去年,在双联干部的帮助下,我贷到5万元畜牧产业扶持贷款,建起百只养殖场,目前已经养了50多只羊,加上打工和地里的收入,一年下来也有2万多元。”肖忠告诉记者。
“搞养殖为全村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我想大伙只要坚持搞下去,我们不但能甩掉贫困村的帽子,相信小康生活也不会太遥远。”谈及全村未来发展,魏文吉信心满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国福 股东,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看来遥不可及。而在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73名农民变身当上了股东,过上了“以钱赚钱”的日子。2013年开春,东联村5名村干部带头组建股份制肉牛养殖专...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