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延荣
***工作中,高台县南华镇依托绿色蔬菜产业园,按照“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农村抵押担保贷款+贫困户”的思路,放大富民产业带动效应,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富民产业为基础、担保贷款为支撑、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劳务输出为抓手、增收致富为目标的扶贫开发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产业增效、品牌增值、农民增收,为贫困家庭实现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优势产业拓宽贫困群众致富新渠道
该镇抢抓县上加快建设高原夏菜西北集散地的机遇,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口,不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经过两年的建设,以新型设施农业为支撑,以绿色蔬菜生产区、苗种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休闲观光区、现代加工贮藏物流区、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为主体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已初具规模。至目前,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共引进龙头企业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个,流转土地7000亩,打建日光温室231座、钢架大棚3100座,辐射带动智号、胜利、先锋、信号4个村528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带动建档立卡户78户,占全镇建档立卡户的24.2%,44户贫困户流转土地311.8亩,每年的财产性收入达到24.94万元,户均收入达到3198元,带动78户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实现了当年脱贫。
创新融资方式增添贫困群众发展新活力
该镇以全县被市上确定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在承包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通过为承包地的经营权和温室大棚、养殖圈舍等农业设施确权颁证,进而进行抵押担保贷款,把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从以往的死资产变成可抵押变现的活资产,破解“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有效拓宽了农民融资渠道。目前,全镇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已接近尾声,已有三家经营实体通过地上附着物担保贷款政策,甘肃绿洲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景辉果蔬专业合作社、康翠蔬菜合作社申请到抵押贷款2600万元,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增强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新本领
该镇以绿色蔬菜产业园为平台,以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为导向,加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按照“户均输转一个劳力,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技能”的培训思路,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合作社结合各自生产实际,针对性开展蔬菜育苗、种植、施肥、收获等实用技能培训38场次;聘请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在产业园务工的劳动力进行系统性培训和技术指导5场次,共培训2900人次,其中贫困户受训率达到65%以上。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劳务技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稳定劳务输出打造贫困群众增收新引擎
该镇把促进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的“铁杆庄稼”来抓,积极与落户绿色蔬菜产业园的企业、合作社沟通协调,优先使用产业园周边村社劳动力,鼓励有劳力的贫困家庭加入到就近务工的行列,稳定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据统计,在绿色蔬菜产业园从事长期性和季节性务工的劳动力就有1200人左右,人均可实现工资性收入8500元,不仅实现了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还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助推***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走进徽县北部山区的高桥乡,触目皆是绿色,无限的希望在大山深处蔓延,一片片充满生机的苗圃是最美的风景。苗圃中,摇曳生姿的白皮松、油松、红豆杉……已经成了当...
高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