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周淑云梁慧
金秋送爽,八月的高台乡村生机盎然,到处一片丰收忙碌的景象。眼下正值香菇的采摘时节,位于南华工业园区的智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忙着采摘、装车。
“我在这个香菇厂干了两年了,一年能挣3万多元,在这里我们钱也挣了,技术也学了,就近还能把家照顾上。”正忙着采摘香菇的南华镇先锋村三社村民王桂琴开心地说。王桂琴说,这里的工人和她一样,多半都是周边村社的居民,家里的耕地少、零散,这几年都流转掉了,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有了挣钱的地方,就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打算。
智杰公司企业负责人郭生玉介绍说:“目前,我们这个基地已带动260人就业,其中固定使用的人员就有32个。”他说,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N(农户、出菇基地、规模经营主体等)”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各镇建造500座钢架大棚温室栽培香菇,利用400座闲置温室大棚种植大球盖菇,带动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就业创业1500人以上。
像智杰公司这样的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在高台县就有49个。近年来,高台县抢抓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机遇,积极落实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着力构建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鼓励扶持返乡能人积极创业,以大户创岗位促进农民工就业,为返乡人员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走出了一条返乡创业能人带动就业的好路子。
截至目前,全县为各类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典型提供各类扶持资金近亿元,培育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复退军人等创业带头人2900人,带动辐射12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年实现综合产值2.82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1日,中央编译局部分领导及来自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等国的文史研究人员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凭吊,为纪念馆捐赠西路军高级指战员、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陈昌浩同志有关书籍、资...
高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