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尚有龙
沿张罗公路,走进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如今被一排排规划整齐的露地葡萄和错落有致的日光温室所覆盖,这里也成为红沟村村民的“聚宝盆”。这几年,红沟村依靠葡萄产业富了起来,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村民都说,村里的葡萄产业能发展得这么快,多亏了葡萄的“红娘”——村支书姜全本。
2006年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的姜全本是红沟村村民,就是他率先在戈壁荒滩建起日光温室种葡萄,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群众齐行动,修建了200多座温室种植葡萄。
葡萄园建起来了,如何打开销路,让群众收获的葡萄变成真金白银,实现“致富梦”,成为姜全本日夜考虑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他每年都自费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果品交易会,奔走于广州、成都、长沙等地一些大型的葡萄交易市场,联系客商、签订购销订单。经过他的努力,村上的葡萄销路总算打开了,生产的葡萄也能顺利销完,就在去年,通过他联系销售的葡萄就达1000多吨。种植户贾兴国感动地说,“我们这些葡萄种植户,还真得感谢姜书记,要不是他给我们联系销路,产下的葡萄就很难卖出去。”
葡萄虽说有了销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却始终卖不上去,“丰收难增收”又成为困扰红沟村人的一大难题。为此,近两年,姜全本基本没闲着,走南闯北找专家、看基地,到处寻求解决问题的“真经”。
去年9月,老姜去张家港考察时发现,那里有一个200多亩葡萄示范园,种植的早熟品种每公斤可卖到60多元。姜全本一下子找到了“宝贝”,他说:“如果我们也种这个品种的葡萄,通过采取提前升温促进早熟的技术手段,6月份就可成熟上市,这一时期正好是全国葡萄断档期,可以有效避开与新疆、敦煌冷库冷藏葡萄‘撞车\’的状况。”
今年,姜全本把已进入盛果期的2棚葡萄全挖了,栽上了新品种的葡萄苗。看着新栽植的葡萄苗,老姜自信地说,“今后,我们就是要把劣势变为优势,种出精品,造出品牌,在市场上做到人无我有,保证葡萄卖个好价钱,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临泽县平川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员正在为辣椒苗浇水临泽县平川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员正在为辣椒苗浇水。近年来,该示范园引进试验新品种30多个,推广有机质无土栽植、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监测...
临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