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开栏的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他们关爱少年,热心救助;他们身退心不退,发挥余热,甘于奉献,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他们是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楷模。在今年的敬老月活动期间,本报开设“老有所为”专栏,以表彰、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老有所为,奉献社会。
杨应明,男,汉,1940年生,中共党员,甘肃省临泽县人。1960年4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历任乡镇和县农林科技等部门领导职务,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2000年9月退休。
奉献老科协
杨应明担任临泽县老科协会长以来,针对发展红枣产业、防治红枣食心虫、大沙河治理及造林绿化工作提出的3条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全部在工作中采纳和落实;特别是建议对防治枣树食心虫病虫连片防治实行扶持政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县政府已连续四年、每年投入经费300多万元用于扶持红枣食心虫连片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治面积达12万亩,虫株率下降10%以下,确保了红枣产业的丰产丰收。2008年11月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他与老同志王友法将一生从事园艺工作积累的果树病虫害防治、苗木嫁接、果树修剪等实践经验技术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交付县关工委办投资印制1万册宣传资料,向果农无偿发放;2011年9月通过临泽电视台“科普园地”栏目开展红枣食心虫等果品病虫害防治讲座47场次。2011年他积极响应县委“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将为民办实事落实在行动上,首先将选育的3个苹果新品种和香酥梨、熊岳巨李优良品种在自己果园内嫁接接穗、采摘冷藏保护,又深入7个乡镇的10个村果园开展新品种接穗、嫁接示范培训工作,共培训果农226人,给参训果农赠发5个新品种接穗312枝,并现场示范嫁接了3种果树33棵124枝;针对新华镇向前村2社闫兴荣家中2亩果园近年没人指导不结果的情况,采取“高接换优”的技术措施,于5月份对其35棵不结果的果树共嫁接97枝,使此问题妥善解决。2012年结合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4个乡镇9个村开展枣树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培训,培训果农385人;4月份,深入7个乡镇的8个村果园义务向果农进行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宣讲和新品种接穗、嫁接示范活动,给参训果农增发10个新品种接穗172枝,现场亲自嫁接了3种果树85棵,234枝,培训果农146人。从2011-2015年用了5年时间,在全县7个乡镇各确定一个果园做为“高接换优示范园”,每年送技术赠接穗,进行定点嫁接指导,力求建成7个高质量的果园,为临泽林果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关心下一代
杨应明担任县关工委副主任以来,积极履行关心下一代的神圣职责,他把老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下一代的满腔热忱融入到具体工作和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开展学校“一帮一、一对红”、“捐资助学”、社区“老少共建、双向关爱”、农村“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共享蓝天”行动计划等活动。关爱和帮助贫困生、农村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摆脱困境健康成长。为了做好网吧监督工作,他坚持每月不少于2天到各个网吧开展监督检查,查处违规网吧,有效控制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局面,为净化文化环境,帮助未成年人解除“网瘾”做出了积极努力。
传递正能量
杨应明热爱文艺活动,他充分利用广场社区等宣传阵地,搭建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活动,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他积极与离休干部陈天儒一道以乐民社区夕阳红自乐班为主,自编自演了“十唱共产党”、“老姊妹学习科学发展观”、“计划生育好”、“美丽的临泽”、“路线教育大家唱”等20多个节目。2014年演出29场次,观看节目的群众14000多人,2015年上半年参加演出16场次,他主要担任演员角色。通过文艺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路耕耘、一路奉献、一路收获。他用一个老党员和老专家的模范情怀谱写了一曲亮丽的“夕阳红”!(省老龄委供稿)
新闻推荐
临泽县公安局开展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2月24日,临泽县公安局向群众返还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中追回的赃物。近年来,该县公安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警力扎实开展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有力保...
临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