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洪莹
荒凉、缺水、干旱是人们对戈壁的第一印象。然而走进区明永镇万亩戈壁设施蔬菜产业园,阵阵绿意却扑面而来。一望无际的大棚错落有致,农民正在棚间穿梭采收今年的第一茬娃娃菜……眼前这一片丰收景象,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戈壁荒滩。
近年来,甘州区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理念,运用高效技术,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挖掘沙化地和戈壁荒滩地资源潜力,全力打造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带。
“因戈壁滩上的土源没有被污染,再加上充足的光照以及适宜的温差,在这样条件下种植出的蔬菜才是高质量的。”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建学说。起初只想着种出优质蔬菜的王建学没有想到,大力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正好让他赶上了戈壁农业高速发展的“绿色动车”。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张掖市发年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从2010年开始,就在明永滩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和蔬菜生产,探索形成了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生态栽培一整套设施建设技术和种植经验。建成冷库15万吨,日光温室550亩,钢架大棚1800亩,并引进适宜于当地种植的青梗花椰菜、彩色有机鲜食水果西红柿、宝塔花菜、秋葵、包芯芥菜等蔬菜品种15个,为发展戈壁农业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创造了积极条件。
去年,甘州区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社会参与的要求,规划建设了3个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即明永滩万亩戈壁设施蔬菜产业园,巴吉滩万亩设施蔬菜食用菌产业园、石岗墩万亩果蔬产业园。今年重点完成明永滩戈壁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至目前,绿涵公司已完成60座日光温室墙体工程建设,100座日光温室已开挖基础,1.2万平方米的联栋大型戈壁智能日光温室已开工建设。发年公司已开工建设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各100座,5座法栏式日光温室已进入后期钢骨架安装阶段,建成钢架大棚24座。
如今,在该区明永镇万亩戈壁设施蔬菜产业园内,一座座钢架大棚有序排列,联栋大型戈壁智能日光温室正在火热施工,新建成的日光温室内黄瓜在基质槽里茁壮生长,用秸秆、菌渣、农家肥等有机物筛选配制成的有机枕为幼小的辣椒苗提供充足的营养……一系列节能节本综合技术措施的运用,使得有限的土地上单位产出明显提高,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戈壁农业发展区域大多人居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增收致富渠道较少。家住甘州区明永镇沿河村的武金花对此深有体会。“家里耕地少,原先只单纯种大田作物,耗时耗力到年底还落不下几个钱。”自从成为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蔬菜种植定制户,武金花与周边村民摒弃了原有单一的种植模式,不仅和公司签订单、种蔬菜,还在农闲时节在公司打工,收入水平比原来翻了一番。“有公司为我们做后盾,我们的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日子也越过越好,现在不但住上了小康楼,还买上了小汽车。”武金花一脸喜悦地说。昔日“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沙滩今日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聚宝盆”和“绿色银行”,甘州区戈壁农业逐渐呈现出强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实现带动周边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还利用中亚等地反季节蔬菜需求量大的契机,成功开拓了国外市场。“现在蔬菜主要销往广东、江苏等地,到6、7月份我们的菜就会出口到俄罗斯了。”王建学说。
站在自家联栋温室施工现场,王建学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致力于在园区内实现高端物联网、数字化、智慧农业的结合。打造一个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最大限度的发挥戈壁作用,真正实现戈壁农业点“石”成金的愿望。
实际上,王建学的心愿也是甘州区大力发展戈壁农业的一个缩影。该区农业局负责人甘林斌说:“将计划投入15亿元,通过3年努力,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善、装备设施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戈壁农业示范区,力争将甘州区建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甘州
新闻推荐
张掖市实验中学附属幼儿园举办庆“六一”“同在蓝天下·小手献大爱”大型爱心义卖活动
本报讯(记者钱斌)6月1日,市实验中学附属幼儿园在甘州区润泉湖公园举办庆”六一““同在蓝天下·小手献大爱”大型爱心义卖活...
张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