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海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农贸市场规范有序,乡村道路通达顺畅,村庄院落崭露新颜,堆积在城乡结合部的陈年垃圾也无影无踪……如今的张掖大地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张掖市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不仅为市民创造了清洁绿色的生活环境,也为来张游客提供了干净舒心的环境。
全域无垃圾行动,既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项覆盖面大、参与面广的系统工程。张掖市各级党政组织始终靠前指挥,高位推动,把全域无垃圾工作作为“分内事”和“责任田”,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保障投入、构建机制等措施,解决工作“短板”,扭转被动局面,形成落实合力,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有序进行。市、县区坚持把构建闭合式垃圾处理体系作为全域无垃圾创建的核心,紧盯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强化市区乡镇三级督查考核,通过高频次、高密度开展明察暗访、现场督办、蹲点督促、协调交办等方式,做到督促检查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相统一,促进城乡环境治理高效推进。把环境整治工作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对全域无垃圾、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等知识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
紧盯关键部位着力解决“沉疴顽疾”
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拉网式排查陈年垃圾点,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91处,发动干部群众30.7万人次,动用机械1.3万余台次,投入资金7193万元,清理处置各类陈年垃圾57.63万吨。经常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回头看”,确保整治成效不反弹。紧盯铁路、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强化治理,统筹协调机制,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建立“双段长”推进机制,实施卫生清洁行动、安全管控行动、沿线设施规范行动、沿路沿线绿化美化行动,整治环境卫生问题200多个,路域环境明显改观。加强河湖水源管理,清理河道350多公里,清理垃圾6194吨,关闭砂石料场15家。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对甘州城区东环路芦苇池、黄水沟、东泉干渠、饮马河4个黑臭水体水域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实施污水纳管、引水入城、清理河道垃圾、绿化美化等工程,让曾经的臭水沟变成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转二版)
新闻推荐
成广平一同考察
张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