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葛勤
2011年,山丹县捷报频传: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66亿元,同比增长1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5亿元,同比增长4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46.4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4亿元,同比增长4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87元,同比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298元,同比增长16.5%。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结合实际和基础优势,确定把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经济与生态环保并重双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统筹推进,确保发展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环境更优。在旅游产业开发、新型工业和规模种养等优势领域超前谋划、突出特色、率先跨越,在新城区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项目建设等方面赶超突破、促进跨越。与山丹马场、山丹农场及周边县区加强合作,融合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搭建平台、聚集要素、辐射周边,努力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
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坚持在建项目促投产,签约项目促开工,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县开工建设各类项目90项,完成投资达19.85亿元,同比增长45%。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焉支山——皇家马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山丹煤矿棚户区基础设施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绣花庙风电场开工建设,积极做好长山子风电场开工前的筹备工作,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城市天然气等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实施。
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支持和鼓励企业上项目、调结构、快发展。花草滩煤田及煤化工循环经济项目和长山子煤矿工程进展顺利,年产9万吨金矿石生产线、东水泉煤矿草沟斜井年产30万吨原煤矿井和甘肃腾达西铁冶金公司4台电炉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投产。
按照生态、节水、优质、高效的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依托龙首山万亩寒旱区设施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3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9个农民创业园,积极扶持发展红提葡萄、双孢菇、花卉为主的设施农业,以油料、马铃薯、砂田西瓜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业,以养羊、养牛为主的设施畜牧业,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着力实施了马营河大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通乡通村路建设等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转二版)
新闻推荐
栾克军在山丹李桥水库检查指导工作 加快除险加固进度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本报讯(记者武开义)山丹李桥水库出现坝体塌坑后,围堰工程修筑情况、水库蓄水灌溉情况、受损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一直牵挂着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的心。继3月15日两次到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后,3月28日,刚...
山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