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珍藏着邹梦禅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四尺对开行草书,品相完整。之所以喜爱,是邹先生和故乡山丹的一段缘分。
邹梦禅,原名敬栻,一作敬式,字悼堪,号今适,又号大斋、缾庐,别署迟翁。浙江瑞安人。童年时即以书法盛名故里。曾任职于杭州浙江图书馆,日拥书城,朝夕展读,请教名贤,于国学探究甚深。1929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辞海》编辑,在沪与丁辅之、马公愚、郑午昌、方介堪、朱复戡等交往甚密,切磋文艺,又得马一浮、张宗祥指导,对书、印艺术更加精进。由丁辅之介绍加入西泠印社,为早期西泠印社社员。解放后,历任西泠书画院特聘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分会名誉理事、浙江篆刻研究会顾问。邹梦禅正、草、隶、篆,靡不精究。楷宗龙藏,行书摹兰亭、圣教,草书写阁帖、书谱,亦能传神。篆习石鼓,入神出化,颇具风韵,近代书法史当有其一席。
邹先生出版有《梦禅治印集》2卷、《邹梦禅印存》等。于文字考证及书体研究亦有成绩,编著有《吕氏春秋集解》26卷、《关于颜体之研究》等。尤其值得一书的是,邹先生在中华书局参与编辑《辞海》时,其封面题词始终不能确定,最后陆费伯鸿委托邹先生,从《石门颂》中摹出辞海两字,雄浑端庄。当时之中华书局高手如林,能得由邹氏之书法弁书首而众无异辞,由此邹书名大著。
1958年邹梦禅因直言遭祸,举家下放甘肃山丹县20年之久,先作印刷厂刻板工人,“文革”间,下放农村务农。1978年始得回杭州定居,于翌年复参加西泠印社。我之所以乐于收藏邹先生的书法,也是因为他和故乡山丹的渊源,邹先生在大西北河西走廊的山丹度过了他一生中坎坷的二十年,可谓饱经风霜,其中甘苦,唯有自知,人生有多少个20年,所以虽为下放,邹先生仍然对山丹怀有深厚的情感,不能释怀,在他1978年回杭州后8年,又借到兰州讲学之机回山丹参观,我想他一定是怀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而我珍藏的这幅作品应该就是他那次人生最后一次长途旅行留下的吧,翌年,邹先生去世。
新闻推荐
三到梁庄梁庄,位于祁连山下的一个不起眼小村。在省级较细的地图上,你也难觅它的踪影。梁庄,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它是山丹新河镇旗下的一个村庄,北依明长城的地理优势,并没有让它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然而...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