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建刚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到每家每户的吃饭、住房、挣钱等实际问题……山丹县的扶贫开发有了新变化。今年,该县摒弃以往“摊大饼”、“撒大网”做法,针对全县13个重点贫困村,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考评精准的工作要求,针对贫困户存在的实际困难,逐户调查摸底,精准建档立卡,逐项制定帮扶措施,力争实现全县今年减少贫困人口328户1000人的脱贫目标。
把脉问诊“寻穷根”
“***首要任务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解决‘帮扶谁\’、‘扶什么\’的问题,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打好***攻坚战。”在该县召开的县委常委会上,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县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制定下发通知,县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头深入村社和农户家开展调研。同时,由县委常委班子和全体县级领导带队,偕同31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8个乡镇、13个重点贫困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1206户3200名贫困人口进行核实认证。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县推进***的实施意见》,按照“五到村、六到户、七到人”工作要求,全面推行“挂图作战”,张贴“作战图”,制定“施工图”,列出贫困村、户扶贫攻坚工作清单,倒排工期,逐项销号等方法,确保实现当年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到总体规划科学,年度计划明确,推进步骤清晰,帮扶任务具体,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条块联动、上下齐心、主抓靠县、落实在乡、行动在村的工作格局。
万众齐心“摘穷帽”
为保障***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管”,该县积极有效整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将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942万元、县财政当年预算超收资金的10%以上和县财政收回的结转结余存量资金2600万元,最大限度向贫困村倾斜。
该县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乡挂项、部门帮扶、干部驻村蹲点工作制度。全县30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至2个贫困村,187个县直部门、单位与11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2590名市、县领导干部与2718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各联村单位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动落实帮扶项目260多项,帮办实事好事420多件。充分发挥13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力度,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帮带、社会帮扶、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凝心聚力“拓富路”
走进陈户镇盘山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庄周围,一院院农家平房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道路两旁,后院内传来羊儿阵阵的欢叫声……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的实施,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今年,该县坚持把促农增收作为***的核心,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因地制宜育产业,在促农增收上精准扶持。按照目标任务、规划计划、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管理到村和结对帮扶、脱贫计划、项目安排、产业培育、跟踪监测、效益落实到户的目标任务,通过采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和因人施策等综合扶贫措施,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技能提升、环境整治、民生实事、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七大工程,全面实现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等“八有”目标,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至目前,全县13个贫困村输转劳动力5680人,流转土地6600亩,种植以中药材、制种、优质牧草为主的经济作物8266亩,投放小尾寒羊2468只,完成劳务技能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350多人次。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安维龙)山丹县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至目前,第一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农资综合补贴)2958万元全部及时以“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户。共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22.18万亩,补贴资金22...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