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秉珍
城市绿化指数不断攀升,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山丹县打出整合优势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形象的“组合拳”,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城镇化建设的新画卷。
规划: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该县以“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为区域发展定位,立足“改造提升老城区、规划建设新城区,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的城市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指导建设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投入,先后聘请、委托省内外规划专家编制完成了三版《山丹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年)》、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个乡域总体规划和10个村庄的建设性详细规划,着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6.3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38.97%,新城区内“七纵八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规划日趋合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创新: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该县统筹抓好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重点突出功能完备和产业成长促进。目前,经一路、经二路等部分路网已形成,城市框架大幅拉开,中央商务综合写字楼、四星级艾黎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智行广场、生态休闲园等建设项目进展有序,绣花庙交警大队等单位已进驻,现代生态园林、宜商宜业宜居形象初步展现。老城区坚持整体改造、连片开发,重点突出改造提升与疏朗空间,协调提升服务功能、城市形象与居住环境。
投资约2.3亿元,新建商品房20.43万平方米,仁和家园部分住宅小区等已竣工交付入住,世博丽景二期等高标准住宅小区主体工程已完成。改造农村危旧房3612户,并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设施:民生工程塑形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环境综合整治融入城镇化建设大局,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形象品味。今年,改造城区道路约2.51公里,改造的仓房街、西大街等道路主路面已浇筑完毕。新建的2座高标准公厕已建成投用。修补北大路、东大街等城区破损路面4620多平方米。完成新区260余盏路灯的接线连通工作,并对城区1400余盏路灯进行全面维修。结合城区道路改造,改造排水管线2.51公里,定期对总长31.5公里的排水管网进行维修、疏通,及时更换维修破损井圈井盖等配套设施。至目前,已疏通排水管道26.3公里,清掏检查井176座,维修雨污井85套,更换雨污井圈、井盖102个,城市街道更宽敞、路面更平整、环境更整洁、出行更方便。
监管:提速提质保质量
为促进建设速度和建筑质量同步,该县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工程监督、工程验收、责任追究、仪器设备管理及工作台账等制度。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百日攻坚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开工前管理。至目前,共开展拉网式检查7次、执法检查2次、专项检查8次,配合省上检查2次、市上检查3次,发现安全隐患500余条,下发整改通知200余份、停工通知12份,对2家企业进行通报,对1家企业进行处罚。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规定,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保障了建筑工程质量。
新闻推荐
在“两好两促”专项行动查摆整改阶段,山丹县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两好两促”专项行动,结合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督...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