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武开义陈海
“要提高对扶贫开发重要性的认识,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盯紧抓实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形成有效合力,努力走出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2013年5月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到山丹县老军乡老军村调研时,就扶贫开发工作谆谆叮嘱当地干部群众。
书记的嘱托落实得怎样?扶贫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效?时隔两年多,记者深入老军乡,试图用镜头和笔触揭晓答案。
牵动省委书记心的,是该乡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大量贫困人口——地处大黄山北麓的老军乡,共有人口7726人,2012年全乡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7.2%,是山丹县最为贫困的乡镇,也是祁连山沿山区插花型扶贫重点乡镇。
“我们乡扶贫开发的总思路是‘六为主,六为先\’”,该乡党委书记杜万善指着挂在墙上的扶贫“作战图”说。
杜书记把“六为主,六为先”概括为基础为主、水路为先,增收为主、产业为先,人居为主、环境为先,技能为主、培训为先,民生为主、解困为先,精准为主、双联为先。
有了这个纲领,全乡上下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基本导向,按照“1+17”***工作方案,认真落实***、精准脱贫“一号”工程,共协调申请贴息贷款2200多万元,发放补贴资金980万元,帮助630户贫困户建起暖棚羊舍,发放羊只4200只,全乡52位能人与263户贫困户结对子,救助困难家庭学生30名,并将187位空巢老人和59名留守儿童纳入临时救助和农村低保范畴……通过一系列扶贫措施,贫困家庭生活明显改善,扶贫对象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1437户5220人,减少到现在的263户700人,贫困人口减幅达86.6%,***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进该乡硖口村方伟的家庭农场,一排排平整的条田、一行行茁壮的果树、一座座精致的羊舍、一群群洁白的羊羔映入眼帘,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针对干旱缺水现状,该乡按照“探索发展旱作农业、主攻做强草畜产业、巩固壮大劳务产业、培植激活旅游三产”发展思路,以263户700名贫困群众为侧重点,采取干部联、能人带、政策扶、产业促等多种措施,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稳步促进农民增收。在种植业方面,依托形成规模的广成种植、田林农牧等13户家庭农场,建成万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和千亩中药材、千亩林果、千亩食葵、千亩制种4个种植示范点,带动全乡种植业向节水、特色、高效方向发展。在畜牧业上,按照“建龙头、扩规模、打品牌、拓市场”思路,推动传统粗放型放养向精细化、科学舍饲养殖和放养相结合模式转变,建成养殖小区10个、规模养殖场110个、暖棚羊舍812座,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4家,羊只饲养量突破15万只,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由原来的12%提高到28%。在劳务产业上,按照“群众评选、张榜公示、建卡立档、逐年销号”办法,对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细化,实施***、精准脱贫,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平台,每年培训人员1600人次,输出劳动力3000人次以上。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乡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条件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项目,全面推进建设。投资3060万元的大口子河水库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可竣工使用;投资500万元在南山口、瓷窖口修建截引建筑2座;投资1500万元在南山口、瓷窖口、流水口新建高标准水厂3个;投资800万元,铺设人畜饮水管网74公里,改造人畜饮水管道37公里,彻底解决全乡10个村、772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投资1600万元新建通乡公路19公里,投资600万元硬化通村道路14.2公里,全乡道路硬化率达90%,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开发整理土地6000多亩,衬砌渠道32公里,铺埋低压管道38公里,沙化田间道路80公里,更新机井4眼,维修旧井5眼,铺设滴灌带5000亩,全乡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粪土乱堆、柴草乱垛……这是从前潘庄村给人们的印象。而今的潘庄村,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新修的砖房错落有致,一棵棵新栽的云杉绿意盎然,一座座暖棚羊舍拔地而起。“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使我们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走上了宽敞的水泥路。”村民杨宗生感慨道。
该乡把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美丽村庄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整合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四化”示范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以潘庄、老军、孙庄、祝庄、丰城5个村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引导沿山群众和居住分散的群众向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地方集中定居,共搬迁沿山贫困群众143户,新建高标准住宅450间8000多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300户,改造沿路沿线门面560户,新建村级商贸市场、商业铺面、文化广场,并配套体育健身器材。同时铺设人行道,栽植风景树,架设太阳能路灯,推广使用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全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风貌发生巨大变化。“如今我们在广场散步、聊天,还时不时有文艺演出,让我们这些农人也随时娱乐。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啊!”老军村村民朱武善道出了该乡村民的幸福生活和喜悦之情。
新闻推荐
山丹讯山丹县立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宣传发动、企业带动、全民行动,有力促进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减轻“白色污染”。 该县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