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冬日,走进山丹县位奇镇新开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穿梭”在田野与村落之间,街道两旁的护栏整齐划一,村民的房前屋后宽敞整洁,设施齐全的村文化广场上,冬闲文化活动接二连三……
“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文化广场建成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该村十二社村民徐兴江笑着说。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钱万舜介绍,2015年,全村规模化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特色作物2000亩,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组织劳务输出1200人次,预计收入达2000万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同时,全村依托阴骘寺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促进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拓宽增收渠道,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以前村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农和劳务输出。***开展以来,村上重点发展养殖、种植、劳务和旅游业,‘多条腿走路\’脱贫致富。”新开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富民说。如今,村上基础设施改善升级完成,全村整体脱贫的目标已经实现。
2015年,该村完成道路硬化8公里,危旧房改造12户,绿化主街道2公里,铺设路沿石2公里、面包砖1860平方米,完成门面改造24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室、卫生室、培训室各1处。
“现在,村里水电有保障,就医、孩子上学都很方便,不比城里差。”村民钱泰鼎乐呵呵地说。
村民王多福拿着刚从村卫生室买的药说:“过去看病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到镇上去,现在好了,卫生室修到了家门口,以后看病方便多了。”
“为群众谋福祉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广场、修羊舍、植树造林、修渠道、修公路、建新房……这些事情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全村群众的苦干实干是不可能实现的。”钱万舜感慨地说。
该村通过开展“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表彰奖励“五星文明户”38户、好媳妇17个、好婆婆8个,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型农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如今的新开村,跳广场舞、去农家书屋的多了,打麻将、喝酒的少了,矛盾和纠纷几乎不见,尊老爱幼、诚信和谐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胡秉珍杨建刚)4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甘肃网、兰州城市学院、中共山丹县委联合主办的寻访路易·艾黎足迹文化考察团走进山丹。此次活动旨在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19周年,深切缅怀并传承弘扬...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