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建刚
近日,山丹县汽车站内车水马龙,该县首批560名劳务大军,在劳务带头人的指引下,分乘10多辆豪华“劳务专客”出发,踏上了奔赴新疆、敦煌、阿克塞等地务工的征程,拉开了劳务大军忙“淘金”的序幕。
“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到了之后来电话。”在前往新疆巴州的大巴车上,陈户镇寺沟村四社的赵玉智在家人的叮嘱声中踏上了西去务工的“征程”。“去年,在石煤矿上打工收入了6万元,希望今年能挣的更多,能早点回家。”赵玉智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同行的王俊说:“去年我就在新疆巴州石棉矿打工,开装载机,工资不错,也安全,挣了八万多元。今年继续去,我有信心挣十万元。”
今年,该县结合全国和省内外大型劳务基地用工形式,坚持“稳定输转人数、提高输转质量、加快返乡创业、促进就地输转”的工作思路,结合本县***工作实际需求,早动手、早安排,确保劳务输转工作顺利开展。
“春节一过,我们就及时联系各乡镇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收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信息和需求,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法律意识,促进务工人员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外出务工人员有序输转。”县劳务办的负责人说。至2月底,全县已陆续有近5000人通过集中输转和自谋输出的方式分赴全国各劳务基地外出务工。
山丹是全国有名的劳务输出示范县。近年来,为使劳务队伍向基地化、组织化、技能化、品牌化、市场化迈进,该县强化宣传动员、组织培训、能人带动等措施,全县劳务输转人数不断增加,“丝路硬汉子”“焉支铁人”等已成为响亮的劳务品牌,“集团军”“亲戚队”“父子兵”“兄弟连”和国外“远征军”等多种发展模式正引领着该县富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务经济也正在以蓬勃的姿态为山丹的转型跨越增砖添瓦。去年,全县输转劳动力6.3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4亿元。
新闻推荐
(接一版)在实地了解山丹县清泉学校、张掖二中分校建设进展、办学规模、服务范围等情况后,郝远指出,要着眼完善中小学资源结构布局调整,高标准高质量加快新学校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调研中,郝...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