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
项目现场、产业基地、田间地头,哪里有困难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与群众结对子,走亲戚,谋致富路子,在党员干部真心帮扶下,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路。去年,山丹县东乐镇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双联行动纵深推进,取得明显效果。
找准增收关键点
该镇领导班子成员心系产业发展,常带着“如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达到脱贫致富目标,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等课题,深入村社调研,解决具体问题。
西屯村有近1万亩耕地,种植业产生的大量秸秆在为牛羊提供了饲草的同时,也给环境卫生带来了不小压力。针对这一实际,镇上与帮扶单位县人大办沟通后,组织村民代表30多人到周边县区专程学习奶牛产业发展经验,并协调市县畜牧有关部门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建成投资7000万元的奶牛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富。
城东村是该镇党委书记吴多恭的联系村,水土资源较好,适宜发展特色种植,为切实增加村民收入,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邀请种植大户和客商到村上实地考察,促进流转土地750亩,发展洋葱和土豆种植,同时发展养殖大户23户,全村羊存栏达6000多只。
进村入户办实事
“双联工作是长期性的,必须常态化开展,在循序渐进和大胆创新中推动工作。”基于这种认识,镇上要求各村在每年年初上报当年村上所办的实事好事,一经确定,纳入村级考核督办落实,必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年,各帮扶单位和干部根据工作特点,丰富帮扶形式,加大帮扶投入力度。镇上积极协调东乐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4600万元,县委组织部为大寨村协调资金10万元支持村社主街道改造亮化工程;县国税局为十里堡村帮扶水泥126吨支持村委会扩建;县教体局为城东村帮扶红砖7万块、水泥10吨支持村委会扩建,配备办公设施;县人口委为小寨村帮扶现金2.8万元支持文化活动场地建设。一件件实事好事的落实,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双联行动带来的实惠。
城东村村民赵恒山是吴多恭的联系户,妻子常年患病,儿子在外务工,儿媳在家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他鼓励赵恒山参加农机培训,购置大型拖拉机,农耕时在周边犁地挣钱增加收入,同时经营土地150亩,饲养羊只60只,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促双联
“把双联行动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优势资源,是促进脱贫致富最为有效的途径。”每次召开镇党委专题会议吴多恭总会这样说。镇上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确定贫困群众161户、320人。先后3次组织专门力量入户调查,建立***户基本情况数据库,实现对贫困人口信息动态化管理。根据每一户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分类制定帮扶措施,配套落实“1+17”***方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环境建设扶贫、能人助推扶贫、技能扶贫五项工程。
在小寨、大桥、山羊堡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村实施道路建设、主街道改造、水厂建设、村委会改造、文化广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项。支持贫困户参与发展洋葱、玉米、西班牙甜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新建养殖暖棚26户。协调89名能人大户根据自身特长和贫困户需求,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签订目标措施具体帮扶协议。山羊堡村4家农场主无偿为结对帮扶贫困户提供母羊20只,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6人到农场就业。积极协调扶贫贷款,9户***个人户和15户能人带动贫困户通过申请,争取到***贷款20户、100万元。为161户贫困户确定110名联户干部,初步构建起“党政主导、社会帮扶、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目前全镇脱贫119户、220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翟继宗 西部创客大学山丹分校在山丹培黎学校成立,为开辟创业创新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创业创新大厦正式投运,36家企业入驻;举办首届创业创新人才交流招聘会,吸引38家企业招揽人才、数百名...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