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城市的标签,更是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借鉴模式。山丹皇家马场和焉支山森林公园属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生态景观资源为发展生态城市提供了必要条件。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通过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生态城市,对山丹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把生态文明建设主动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田园般生态城市,实现山丹经济社会健康协同可持续发展,应该抓住以下关键节点。
坚持政府主导,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全过程,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指导、法律规范、宏观组织和综合协调等活动,从战略高度整体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坚持全县“一盘棋”,建立职能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形成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都积极关注和全程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格局,共同打造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纽带的田园城镇;建设城市辐射型、产业集聚型、整村搬迁型、特色产业型小镇(村),大力推广“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同时,要利用好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滚动电子屏等新兴信息传播媒介,不断拓展城市生态文明的传播渠道,通过增强宣传力度,为生态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相关学科、领域、部门的专家学者要通过各种研究活动,为生态城市建设出谋划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坚持全员参与,努力形成“德治”与“法治”共同作用的生态城市建设规范约束机制。坚持绿色发展,把山丹生态城市建设主动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大格局,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扩绿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思路,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惩处力度,倡导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以模范为引领,大力推广山西省右玉县、甘肃省民勤县等典型经验,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性,集中力量推行水源涵养区管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治理工程,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优势和发展后劲。同时,伴随省级文明县城的创建,以精品绿化提升城市品位,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让生态城市建设尽可能的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挂绿等方式,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努力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不断向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坚持放管结合,努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协同并举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节能大环保产业,再小也要顶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再大也要丢弃;老传统老支柱产业,再难也要转型。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考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同时,鼓励群众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持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形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新风尚。 (作者:山丹县委党校)
新闻推荐
聂宏 车站送行的小姑娘挥手的时候,对方有声的告别语竟然是:回家后继续上微信。看来她们还想继续刚才的话题。近几年,由于微信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便利和快捷,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微”字有“细、...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