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蓉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对“幸福”的解释,说,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尽情施展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幸福。我明白自己离那个境界还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但是这几年来的采访经历已经成为我记者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正是新闻工作的意义和魅力,吸引我在这条路上不懈跋涉,苦苦追求,应该说,这就是我的幸福。
刚到电视台的时候,在学习摄像机的使用过程中,有一项是三脚架使用方法,三脚架水平的调试,当时,黄台长对我说,不要死板的时时调水平,你要用心去感觉,用眼睛去看,去看你的画面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平衡。当了四年记者,再回忆起这句话,会顿悟,这原来是使用摄像机最高的境界,抛开一切技术活之后的游刃有余,拿捏准确,画面在心中,机器任你摆布,如同武侠小说里武功的最高境界,人剑合一,无招胜有招。只是现在我还是在修炼人机合一的过程中,假以时日,定成高手。
在最初写稿件的时候,尤其是会议稿件,我总是按部就班,会议议程加领导讲话。后来,葛台长问我“如果你是观众,你爱看这样的新闻吗?观众到底从你的稿件中能了解到什么?会议稿件看似最好写,实则最难写,你要从会议里提取信息,尤其是观众想要知道的信息,你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写作。”好吧!写作高手点醒了我……一篇成功的稿件,不是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政治化的解说,这个时候记者就好比是歌手,台下的观众是否爱听你的歌声,是否在你的歌声中听到共鸣和感动,这才是最好的歌手。写作稿件也如此吧,任何时候都要转换角度去思考写作。
每次出去采访的时候,特别是跟领导的时候,孙台长总会嘱咐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要不好意思,记者要吃跑喝足才有力气继续采访。作为记者,要学会‘厚脸皮\’,”当然这里的厚脸皮是带引号的。孙台长教会我们的是不能被动,采访是个互动的过程,更多的时候记者要主动一点,也要厚黑一点,不能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某些轻微的打击而放弃一条好的新闻。厚黑必须建立在尊重被采访者的基础上,这里我们必须学习黄主任,我在他身上学会的是谦恭及尊重,在采访同期声的时候就算被采访者说的多离谱,和主题背道而驰,他从来不会打断,他会耐心地等被采访者讲完,用肯定的目光看着被采访者说:“您说得真好,特别好,真的,只是还需要怎么怎么样,就更完美了。要不,您再说一遍吧?”后来,我采访同期声时大多都用这个方法,还传授给我教过的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用这个方法在引导被采访者说出我们想要的同期声时,也让被采访者信心大增。
我的同事兼好友毛毛,总是逼着我写完稿件时多读几遍,还逼着我学习编辑,她说写完稿件之后多读几遍,是纠错最好最快的办法,稿读三遍,其错自见,你学会编辑之后你会发现,怎样的画面才是最好的。好吧!记者确实要做个杂家,不仅要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还要学会“吸星大法”。
如果说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叫做能力,几个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是相互帮助,那么我很开心在电视台这个大家庭里,尤其幸运的是在新闻部这个团队里,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分担,相互切磋学习,让我觉得做新闻工作者真的是一件开心的事。
有人说,做记者苦。的确,无论冬日的寒风中还是夏日的骄阳下,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毋庸置疑,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和挑战。这几年的时间里我流过汗水和泪水,有过疲惫、委屈,更有过欢乐和欣慰。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新闻稿件得到领导的认同和观众的好评时,那份满满的自豪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做一名合格的记者,是我最大的幸福。
(山丹县广播电视台)
新闻推荐
山丹讯(记者杨建刚)建军节前夕,山丹县积极开展“八一”慰问、国防知识讲座、双拥晚会、军地座谈会等系列活动,营造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 该县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按照“完善制度,夯实...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