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启典先生,子徽五,号鲁北一民,1922年生于高苑县(现高青县高城镇)西关。今年7月19日,乍先生驾鹤西去,噩耗传来,我不禁潸然泪下……
近30年来,我对乍先生的艺术道路、艺术风格、艺术成就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究,后来我觉得对乍先生的艺术道路,应放在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第一阶段(24年),也就是从乍先生出生至24岁。他的幼年、少年、青年时代是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民族危亡关头度过的。他十几岁便学当木工,此间,得到乡贤教师郭书年、戴紫阶两位先生的指导,学到初步的绘画知识。敌伪反动派曾逼迫他画宣传画,乍先生断然拒绝,为此遭毒打,表现出铮铮铁骨。他带上木工家什,背井离乡,直到家乡解放。这属于积累生活的阶段。
第二阶段(18年),家乡得解放,从被动的临摹到主动创作,开始为当地政府绘制减租减息、提倡新婚姻法的宣传画。1953年他在县建筑工程公司参加工作,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1959年调惠民地区农展馆任总设计师,后调京剧团设计制作布景,再调入地区人民剧场。此间临摹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他从最初的只重形似,逐渐进入形神兼备的境地。
第三阶段(27)年。1965年,《道旭渡口托运忙》、《银山朝晖》两幅力作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文革期间,他连续创作出《育新苗》等许多优秀作品。紧接着,参加省级展览、个展十余次,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个展后,个人画集出版颇丰,全国各地馆藏乍老先生的画作更多。
第四阶段(20年)。1992年乍先生被省政府聘为山东省文史馆员,有机会与国家领导人、绘画泰斗们相识,曾与许麟庐、崔子范、欧阳中石等同砚挥毫,互赠作品。国家领导人将其作品赠予非洲元首后,引起美术界地震,影响力与日俱增。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半开玩笑地说:“齐白石年轻时是木匠,后来成了大画家。您也是从木匠到画家,看来木匠和画家还真有缘分呢。”乍先生一听忙说:“哪里,哪里!咱怎能与齐先生相比呀!”听语调,看表情,确为肺腑之言,而非一般谦词。
□林传谱
新闻推荐
□通讯员 王佳 马本起 本报滨城讯 6月3日晚11时许,在滨城区黄河五路与渤海二路交叉路口以东某饭店门口发生一起交通肇...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